塔河地区志留-泥盆纪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盆地在志留-泥盆系先后发现了东河塘油田、哈得逊油田、塔中11、塔中47等油田,多口井见到较厚的沥青砂岩。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展,塔河地区一批钻遇志留-泥盆系的探井先后获得良好的油气显示,塔河西部5口井泥盆系东河砂岩累产原油近4千吨,塔河南部S112.2井区志留系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表明忠留-泥盆系是塔河地区重要的储油层系。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勘探中也发现,虽然塔河地区多口井油气显示丰富,但多数井并未获得工业油气流。实践表明,优质储层的评价与预测是制约该区勘探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冈素。
其他文献
抽稠泵是一种力图通过提高抽油泵的工作效率来满足稠油井生产的抽油泵,该泵可克服普通抽油泵存在的稠油入泵困难,泵效低的弊端,适用于最大粘度3000mPa·s以下的稠油井生产.
辽河海上月东油田有相当一部分稠油储量尚未动用,为了落实这部分储量的产能,对其进行了试油,通过试油对月东稠油油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由于该油藏原油粘度较高,加上海上平台空间所限以及海上特殊环境,给开采带来较大难度.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稠油热采先例,因此,根据目前辽河陆上稠油热采工艺现状,并结合近几年科技攻关情况,对海上稠油热采工艺是否可行进行分析.
海南3块为非均质岩性-构造油藏,注水开发后出现油井含水上升快,水驱动用程度低,产量递减幅度大的特点.针对该块在开发中存在的矛盾,进行了弱凝胶深部调剖技术的现场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减缓了区块含水上升的速度和产量递减的速度,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针对目前热注锅炉改烧原油而积灰结焦现象严重的问题,进行了化学在线清除灰垢技术的科研攻关.试验研究的化学清灰剂主要由催化剂、膨松剂、促进剂、氧化剂组成,主要成份为碳酸盐、硝酸盐、醋酸盐、硼砂、氧化锌、氧化铁红、三氧化锑等物质.通过药剂渗透、分散、剥离、氧化等作用,有效清除了锅炉已结的灰垢,并阻止新垢的生成.2004年通过在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热注7#站1#锅炉上的试验应用,有效解决了烧原油积灰结
注蒸汽井的管柱设计的优劣将严重影响井底的蒸汽干度,油田开发效果和油井寿命.本文从注汽管柱优化设计的目的、原则及怎样进行优化设计入手,通过列举常规和非常规注汽管柱类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管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指出设计注汽管柱时主要考虑因素是:保护套管在注汽过程中免受损害、满足注蒸汽设计方案要求及尽可能减小井简的热损失.
该文在分析总结海洋重力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源基础上,从纯数角度建立起能够反映海洋重力观测中系统误差变化规律的误差模型及其相应的测线网平差模型,分别提出两种补偿系统误差的解算方法,即自检校平差法和验后验后补偿效果的显著性检验等一系列应用中具体问题,最后该文使用一个实际观测网数据验证了两种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约20%的可动油由储层的非均质性所产生。储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各结构单元之间的渗流性能差异是产生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Miall在1985年提出了河流相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国内将该方法应用于野外露头分析和解剖,还在多个油田对储层建筑结构的识别和判定以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建立了许多储集体的建筑结构储层非均质模式。然而受井下研究资料所限,将该方法应用于地下
歧南凹陷位于黄骅坳陷的岐口凹陷,是歧口凹陷的南次洼,和歧北凹陷间仅以一个南人港低凸起分割。歧口凹陷己发现的油田人多分布在歧北凹陷,且以中浅层居多。随着歧南凹陷油气勘探的突破,“十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已将勘探目标转移到歧南凹陷深层。歧南凹陷是个长期发育的生烃凹陷,凹陷下第三系分别向两、东、南三个方向抬起,依次形成西部缓坡带,尔部张巨河构造带和南部羊二庄断阶带。岐南凹陷第三系缺少初始断陷
目前,在陆相盆地中的同一井或同一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划分千差万别,坡折带也非常令人困惑,为此引入关键坡折带这一概念。关键坡折带是指由浪蚀底形至盆地底形之间的地形转折或突变的、与低水位体系域密切共生的地貌带。它类似于海相盆地中的陆架坡折的一个自然地理单位;它既可以由构造因素、也可以由沉积与侵蚀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形成。并与关键界面识别及层序划分紧密相连,其下倾方向发育低水位进积楔、斜坡扇及湖底扇,上倾
以沉积储层构型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为指导,利用克拉玛依油区的砾岩储层密井网区的开发井资料为基础,以几个典型区块的克拉玛依组为例,深入解剖了冲积扇砂砾岩油藏的内部构型,认为现有研究条件下对洪积扇砾岩储层内部构型界面的识别进行到3-4级程度是可行的,在目前电测曲线上已可辨别出单砂体,再低级别的界面研究失去了可操作性。对洪积扇砾岩储层开发后期的井间储层用界面层次法进行了表征,在单层等时对比的格架内,建立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