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有别:我国老年人照料方式的选择

来源 :中国人口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m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的以配偶和子女为主的家庭照料方式在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受到侵蚀和弱化已成为客观的社会现实,经济社会新常态下的老年人照料会更加复杂多元,一些老年人可能变得无人照料,还有一些可能需要或会寻求正式照料服务的帮助和补充.一方面,女性就业增加提高了老年人家庭照料的机会成本,人口流动加速减少了老年人可以利用的家庭照料资源;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自由、独立生活的追求不断影响着代际双方的照料观念,社会化的照料服务发展也让老年人除家庭照料之外有了更多的选择.实际上,研究也显示城市老年人对保姆和社会服务的利用率已经很高,保姆的作用与子女趋于一致. 本研究对2000-2010年十年间中国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变化及城乡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对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假设。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一是中国老年人照料方式仍以非正式照料为主,但正经历着由一元化的非正式照料向多元化的照料方式的转变,城乡差别在于农村是非正式照料向自我照料的单一转变,而城市则表现出由非正式照料向多元照料方式的缓慢转变趋势,使用正式照料的老年人不断增加。二是社会资本对城乡老年人自我照料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城乡差异。三是社会资本对城乡老年人使用正式照料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城乡差异。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由于应急理念差异、权力分割与利益壁垒、信息沟通障碍等引起各行政部门之间协作与整合的欠缺所导致的应急联动欠缺与失效问题,提出可以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整合"思想与角度构建应急联动机制的理论维度与路径.论文在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应急联动机制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从五个角度构建了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应急联动机制的基本框架,包括行政理念整合机制、组织机构整合机制、功能整合机制、公私主体整合机制、信息沟通与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应对的协同性特点,以及高效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有必要在"大应急"理念下加强应急联动建设.结合中国当前的应急管理体系,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中存在诸多不足.可从"一案三制"、参与主体、信息、资源等方面入手,为实现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高效联动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若地方和部门仅仅依靠现有体制下各自所掌握的资源来应对,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人力资源
旅游开发一直被贵州众多民族村落进行村落发展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策略.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旅游来推动地方经济、促进民生,乃至村落及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很好的效果.以"工分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上郎德集体主导型旅游开发制度让村民在经济上获益匪浅,更难能可贵的是,该旅游开发制度对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民族传统村落强调社区发展、强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谋而合,在这方面,上郎德无疑给我们
规模宏大的苗族吊脚楼建筑群是西江千户苗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核心旅游资源,从集体理性的考虑出发,要保证当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木结构的苗族吊脚楼加以保护.但是村民在追逐旅游收益的过程中却是更多地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出发,他们正在不断地将传统的木结构吊脚楼改建成红砖钢筋混凝土楼,形成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现象.就目前来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保护西江苗寨吊脚楼建筑群的措施
地方感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形成的地方情感依附和认同,它深刻地影响着旅游地居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所持的态度.本文以旅游地人地关系为切入角度,选择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旅游地居民地方感及其对当地旅游发展所持态度的影响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地方感的维度由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和地方依恋三个部分构成;②居民地方感在旅游影响感知(包括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两方面)的中介作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影响这一主题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中,针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多数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和人口抚养比下降的角度探讨人口对劳动力供给单方面的负效应.然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通过劳动供给方面表层的总量数据.如果停留在对现状和未来的简单分析与直观判断,那将忽略某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专门将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的供给需求面纳入到一个统一
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高,这是由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工业化战略造成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面向国际市场凭借自己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与之相反,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呈现逆差,反而受到了国际市场的挤压。导致两者出现反差的深层次因素是中国的人口结构。一方面,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总量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逐步加快,老年人口在我国人口中的比重逐步上升.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0.5%.据估算,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水平将在2020年达到17.8%,2025年更将达到21%(任强、侯大道,201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的
大规模的劳动力城乡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显现的特征.截止到2015年年底,中国的迁移劳动力已达到2.77亿人(国家统计局,2016).伴随着劳动力迁移规模的扩大,近年米中国离婚率加速上升.在1985~2013年的27年时间中,粗离婚率从0.55‰上升到2.57‰;离婚人数也从1985年的45.79万对上升到2013年的350万对,升高了7.6倍.厘清劳动力迁移过程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不仅可
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0.47%,分别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了2.89%和1.60%.在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西方的研究较早关注了健康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系,国内的相关研究同样发现,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经济、社区照顾、居住条件等其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