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躯体功能、肌力和跌倒风险的干预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n7621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普通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躯体功能、肌力及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40名60岁以上、可独立行走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维生素D组(钙800mg+普通D800IU)和活性维生素D组(钙800mg+活性D0.5ug);随访观察12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和12个月后行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手持式测力仪(HHD)测试握力、跌倒效能量表评分(MFES)及血钙、血磷、血肌酐检测;在干预前、干预12个月后行骨密度检查;记录12个月跌倒次数、跌倒至骨折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结合后方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骨盆后环骨折技术治疗19例C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采用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结合后方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骨盆后环骨折的技术治疗C型骨盆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2~59岁,平均38.8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阶段性量化评价在肩关节脱位修复术后患者中的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再次脱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肩关节脱位行肩关节镜下关节囊修复、盂唇缝合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聚醚醚酮融合器(Polytheretherketone cage , PEEK cage)同种异体骨植骨锁定钛板固定术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自体骨植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术在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数据和中期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在下肢非感染骨不连当中,血沉、c反应蛋白浓度与骨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5月-2016年3月于我院创伤骨科进行治疗的31例下肢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是否正常,分为A,B两组。
目的 探讨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教训,总结避免人工韧带重建ACL的失败原因。方法 统计2013年至2016年7月间,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1例, 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21岁。
目的:由于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处理需要医生对膝关节的解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因此该疾病的处理在文献中鲜有报道,尤其在骨骼及韧带均没有得到合理治疗的病例中,对骨折畸形愈合的原因分析就显得更加困难。 膝关节稳定性由骨性结构与韧带共同维持。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PFLP)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研究本院自2010年1月-2015年6月380例采用PFLP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71例,女209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8.7±7.2岁.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5年,对4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42岁。高处坠落伤28例,车外伤13例,重物砸伤7例。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3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 33例中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65~83岁,平均71岁。
目的:讨论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预防措施 方法:在足量、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前提下,尽早行切口的撑开引流。若感染仍得不到控制应行病灶清除和灌注引流术。进行VSD负压吸引。 适时取出内固定物;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