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病研究进展

来源 :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暨中国兽医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甘蔗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由此引起的3R问题(抗药性、害虫再猖獗、农药残留)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引人瞩目。本文利用性信息、聚集信息素以及植物挥发性物质作为引诱剂实施对害虫化学生态控制是最安全、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对地下害虫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植物挥发性物质等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以期对甘蔗地下害虫化学生态控制研究和应用起促进作用。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21~33℃范围内甘蔗白螟蛹的发育历期,并测定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白螟蛹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129±0.529℃,有效积温为191.003±7.461日·度,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191.003±7.461)/T-(14.129±0.529),可用于成虫发生期和防治适期的预测.
生物体体型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研究,从宏观生态学角度,简要综述生物体体型地理变异并阐述生物体体型变异机制,为国内有关昆虫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针对白蚁防治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探讨了植物源白蚁防治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在楝科、樟科、卫矛科、马兜铃科等的许多杀白蚁植物中提取的物质或植物精油对白蚁有较好的毒杀和驱避效果,并已有一些商品化的产品上市。但由于植物质杀虫剂稳定性差、持效期短,开发缓释性制剂将是这类药剂的发展方向。另外用于大田防治甘蔗白蚁的专用药剂几乎没有,一些常用的杀虫剂对白蚁有一定的兼治效果,但毒性较高,效果也不稳定
本文对常用的甘蔗种苗脱毒技术方法作了介绍。目前,我国用于甘蔗种苗脱毒的方法主要有药剂脱毒、温水脱毒以及茎尖培养脱毒,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温水脱毒。甘蔗茎尖培养脱毒的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苗相比具有分集率高、有效茎多、单茎重高、糖分高、产量高等特点,而且经过组培扩繁,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工厂化、全年供应大量优质种苗,在甘蔗良种推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我国甘蔗常用亲本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灌溉水平及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系)对甘蔗黄叶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水平和不同基因型品种(系)对甘蔗黄叶病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在不同灌溉条件下,甘蔗黄叶病发病率呈低水>中水>高水的规律,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甘蔗黄叶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品种间抗性差异很大,抗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粤糖93-159、CP72-1210、崖城91-58、CP84-1198、RO
2011年,在广西柳州市洛满镇发现一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甘蔗平脐蠕孢叶斑病.该病主要发生在甘蔗中下部的叶片上,形成红褐色的轮纹病斑.本文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确定为该病的致病菌.根据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穗状平脐蠕孢Bipolaris spicifera.本文首次报道了穗状平脐蠕孢Bipolaris spicifer
本文为探讨粤糖系列甘蔗品种对除草剂25%敌草隆应用的安全性,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3个粤糖系列常栽甘蔗品种及ROC22对25%敌草隆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总生物量更能表现出不同甘蔗品种对敌草隆不同剂量、不同喷施期的敏感性差异;通过总生物量的测定,粤糖00-236对敌草隆较敏感,ROC22较耐药,粤糖93-159、粤糖55对敌草隆的敏感性介于其中;在a.i.4800g/hm2剂量处理下,粤糖00-236与
本文叙述了湛江农垦甘蔗植保工作的现状,分析了甘蔗植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围绕湛江农垦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就进一步加强甘蔗植保工作和提高整体水平,提出了湛江农垦植保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云南是全国第二大甘蔗生产基地,年种植面积达32余万公顷,蔗农600余万人。由于云南蔗区多分布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甘蔗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甘蔗科技生产应用薄弱,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更为突出,导致甘蔗种植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云南甘蔗优势产业的发挥。本文通过对云南蔗区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和制约甘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加强蔗区建设、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为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