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突裂植骨前后口腔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来源 :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唇腭裂儿童牙槽突裂植骨前后口腔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探究牙槽突裂植骨术对口腔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完全性唇腭裂儿童28人(男性19人,女性9人),平均年龄10.46岁(范围8-16岁).
其他文献
Evidence-based Orthodontic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In this lecture, Prof.Ye will discuss the following issue with you:l) the approach to conduct a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the best
会议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个体化舌侧矫治的相关生物力学机制,为个体化舌侧矫治的优化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微种植体关闭拔牙间隙阶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微种植体在不同位置及高度的工况下滑动法内收上前牙的生物力学特征;建立微种植体远移上颌牙列阶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lever-arm(舌侧牵引延长臂)在不同位置及高度工况下远移上牙列的生物力学特征.
会议
研究目的:建立正畸治疗中个体化临床牙冠长度的判断方法与标准,为其牙周治疗恢复理想临床牙冠长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择14~ 18岁正畸治疗结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采用数显游标卡尺并结合CBCT精确测量研究对象正畸治疗前后模型临床牙冠长度以及应有临床牙冠长度.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讨论影响个体化临床牙冠长度修复的因素.
会议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合患者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5年1月于北大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54名成人骨性Ⅲ类错合患者,摄取治疗前头颅侧位片,利用单样本t检验方法与北大正常合样本库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获取其牙槽厚度的特征;对样本病例的矢状向及垂直向骨性测量值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根据颌骨矢状向(界值选用ANB=
会议
目的 近年来内源性硫化氢(H2S)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气体信号分子受到广泛关注.H2S主要以L-半胱氨酸为底物通过激活胱硫醚-β合成酶(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生成,调节哺乳细胞中多种信号通路.并且,在实验小鼠中,异常的H2S水平与骨形成缺陷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研究内源性H2S在原代人牙周膜细胞中的合成机制及其生物功能,以期为正畸快速牙移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会议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骨向分化的作用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酶消化结合组织块法培养hPDLCs,向hPDLCs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25μM、2.5 μM、5μM、10μM的黄芩素作为实验组、不加黄芩素作为空白组.MTT检测黄芩素对hPDLCs增殖的影响,采用ALP活性测定,
会议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大鼠牙根吸收模型,对大鼠灌注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纳,观察此种方式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通过对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骨保护素(OPG)的检测,探讨阿仑膦酸钠与牙根吸收程度之间的量效及时效关系,为临床正畸治疗过程中阿仑膦酸钠能否有效抑制牙根吸收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
会议
目的:探讨对安氏ⅡⅡ类Ⅰ分类错合畸形患者进行RW-splint治疗前后患者颌位改变及髁突位置变化材料和方法:选择2014年在佛山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2-16岁安氏Ⅱ 类Ⅰ分类错合畸形患者40例.记录戴RW-splint前后颌位关系.
会议
目的:比较3M SmartClip自锁托槽与Gemin MBT双翼托槽在拔除第一前磨牙患者使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速度.方法:纳入需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患者40例,同一牙弓一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粘结3M自锁托槽,另外一侧粘结Gemin MBT双翼托槽.
会议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抑制剂Salubrinal对超负荷压应力刺激下大鼠髁突软骨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压应力组,压应力注射Salubrinal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