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髌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髌骨骨折钢丝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使患儿伤肢功能恢复正常。方法:对我科12例接受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适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后,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制定适时科学系统的护理和有效的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患儿髌骨骨折的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出MFH细胞中的差异microRNA和对MFH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目标基因和信号通路,旨在明确microRNA在MFH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icroRNA相关基因芯片技术,对已筛选出来的MFH细胞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芯片6张,分为两组,一个分组是从样品中提取的干细胞,样品编号为ALDH1+1, ALDH1+2,ALDH1+3;另一分组是流式分离干细胞后剩余的细
目的 探讨微创加长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外侧入路微创加长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干C型骨折患者9例,年龄64-77岁,平均69.5岁;其中C1型7例,C3型2例.
目的:根据骨科病房的特殊性,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骨科收治的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新病人入院时入院宣教、疾病宣教、药物宣教及围手术期宣教,根据骨科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依据入院Braden评分对压疮进行预防,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主被
要:目的探讨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应用双接骨板固定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后侧入路治疗24例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患者的临床情况。取12例肱骨下三分之一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此组中的所有患者均采用臂丛麻醉,常规消毒铺单后,选择后侧入路,逐层分离后暴露骨折端,然后应用双垂直接骨板进行固定,逐层缝合。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延长器在虎口挛缩扩大术中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以来,应用Orthofix可延长微型外固定器治疗虎口挛缩10例,均为单侧,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27-58岁,平均34岁;左手2例,右手8例;损伤原因均为创伤性。按照顾玉东虎口挛缩分类法:中度7例,重度3例。手术分二期进行,一期手术行虎口背侧横行小切口,切除纤维化拇内收肌横头及虎口内疤痕,再在第一、二掌骨颈处打
目的:提高脊髓损伤出院患者家庭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次住院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方法:一入院:1基本信息的留取2护理服务需求卡:二术前:1尿管处于持续开放状态: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2预防感染三术后:1尿管定时开放:2-3小时开放一次,嘱患者有意识用力排尿,以产生排尿感和排空感为佳.2有无泌尿系感.3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可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4术后一周拔除尿管.
会议
目的 分析比较后凸成形术(KP)治疗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采用KP治疗的247例单节段OVCFs患者的资料,按骨折部位分为上中胸段(T1-T10)、胸腰段(T11-L2)及下腰段(L3-L5)三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及渗漏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恢复,以及
目的:结合齿状突及其相邻节段骨折的特点,探讨齿状突合并相邻节段骨折的个性化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8例齿状突合并相邻节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1~56岁,平均36.5岁.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Vancouver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PFF)的治疗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一2016年10月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2例(22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5~75岁,平均65.8岁.按照改良Vancouver分类:B2型6例,B3型16例.均采取翻修手术治疗.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