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的研制及在地下渗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2006新工艺、新设备在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厂、垃圾处理场的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少、设备简单、费用低、管理简便等特点.通过添加自行研制的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性状和增强地下渗滤系统中微生物活性,并进行菌剂的生理生化试验和污水处理试验;试验表明菌剂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活性,添加到地下渗滤系统中缩短了系统启动运行时间,提高了有机物降解和硝化效率.
其他文献
本文即以TFT-LCD周边产业偏光版制程高浓度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厌氧-兼氧微生物薄膜系统( MCMFB)之应用可行性;本研究使用之MCMFB分成厌氧(甲烷)反应槽(有效体积10L)与好氧反应槽(有效体积20L),使用中空纤维薄膜,其平均孔径(poresize)为0.036μm,薄膜模块装置于好氧槽中,其功能在于进行有效的固液分离作用.本研究之植种污泥取自处理食品废水之UASB反应槽的厌氧污泥,厌
通过静态试验比较了未改性活性炭和氧化改性活性炭的表面性质,并利用中试系统对两者的净水效果作了对比,结果发现:活性炭经过氧化氢氧化改性后,表面极性增强,对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也相应提高;15mg/L的过氧化氢改性PAC和10mg/L的三氯化铁联合作用,使滤后水CODMn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UV254的去除率在45﹪左右,比未改性PAC的CODMn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8﹪和6﹪,从而可有效
按三类工业品聚氯化铝的生产条件制得铝浓度为2.50mol/L、盐基度为0﹪~92﹪的A、C、D系列样品27个,采用慢速滴碱法制得铝浓度为0.1506mol/L~0.336mol/L、盐基度为0﹪~92﹪的B系列聚氯化铝样品9个.采用Al-Ferron络合比色法、核磁共振27A1NMR法、烧杯试验法对4个系列样品的形态分布和混凝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B系列样品的Alb、Al13均随盐基度的升
针对冬季黄浦江低温低浊微污染水质,应用ZR3型聚氯化铝混凝剂与传统混凝剂硫酸铝进行了混凝搅拌试验和各种混凝沉淀构筑物的生产应用对比试验.试验表明,ZR3聚氯化铝混凝剂与硫酸铝比较,絮凝体形成和沉淀快、剩余浊度低,投加量(按有效成分计)降低44﹪~57﹪,pH值提高0.2~0.3,余铝降低7.4﹪,净化水药剂成本可降低.ZR3型聚氯化铝对低温低浊微污染黄浦江水有较好适应性.
介绍了厌氧水解(ABR)-曝气充氧-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在天津市静海县污水处理厂中的的设计与运行情况.实践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产量少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中小城镇的经济实用的处理工艺.
科亮固化法工艺(KIC)是生物膜法的延伸,属于接触氧化法的一个新分支.介绍了KIC的工艺流程以及该工艺的两大特点--活菌净水剂和科亮生物带.KIC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污染物去除率高、处理能力强、出水稳定达标、产污泥量少、无二次污染、建设和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在公安县污水处理厂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上海某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工艺优化及模拟改造,该污水厂原设计处理量为120×104m3/d,采用高效沉淀池处理工艺.从分析污水厂进水水质开始,分析每个设施的处理效率以及活性污泥的降解性能,然后建立了污水厂达标改造和扩建工艺模型,其中达标改造处理水量为120×104m3/d,扩建工艺的处理水量为80×104m3/d.污水厂达标改造工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高效沉淀池的处理出水应根据具体情况,部分进入
以沸石、陶粒为滤料的两种曝气生物滤池在优化的运行条件下均出现明显的生物硝化作用,从两反应器中分别获取混合菌样,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确定其中的微生物组成、优势菌群以及营养类型,并对菌群硝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通过调整滤池的运行条件可以实现系统内亚硝酸菌群的富集,有利于系统实现短程硝化;比较两种滤池的硝化菌群特性,发现两种混合菌群均以真菌和放线菌为优势菌,细菌并不占优势,陶粒滤料的滤池中细
介绍了自主开发设计的BSRK25大口径PVC-U排水管挤出机头的开发过程、结构特点及加工应用情况,实践表明,该设备运行稳定,性能可靠,生产成本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臭氧消毒是饮用水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消毒技术.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在杀灭水中微生物的同时也有氧化有机物的作用,从而使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增加.向滤后水中投加初始浓度分别为0.11、0.45、1.69mg/L的臭氧,研究发现臭氧能使AOCpotential(潜在的AOC)增加95﹪~185﹪,使微生物可利用磷(MAP)增加120﹪~210﹪,降低了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并且MAP的增幅更大一些,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