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飑线过程的观测分析及其结构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全国数值预报发展与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武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9层体扫模式观测到的资料、常规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NCEP一日四次的1°×1°再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对2007年5月31日湖北飑线过程进行观测分析及其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回波显示出飑线前方强而窄的回波带、过渡带、后方宽广的次强层状回波区特征;新单体在对流区前沿周期性地产生,成熟单体减弱为后面的弱回波区,在不断的生消交替过程中系统向前传播;在飑线前方上空是强而窄的上升气流,后方中层偏上是一支宽广的从前向后(由南向北)斜上升气流,下方是从后向前(由北向南)的斜下沉气流;飑线低空有两支入流:前方偏南气流和后方下沉入流,高空出流一部分翻转向北,另一部分翻转向南.飑线上层最强辐散位于低层辐合之上,低层入流携带动量大的气流向上输送,与中层进入飑线后方的环境冷空气相遇,形成了次强的辐合区,该区上升运动显然维持了飑线后部宽阔的层状结构.在层状云的下方,中层环境冷空气的进入和云中蒸发冷却形成的强下沉气流使得低层空气变冷,冷丘对飑线系统的维持有正的反馈作用.低层风切变和飑线后部冷丘的作用是造成飑线垂直结构的可能原因.飑线结构的数值模拟和雷达观测结构基本一致,且其特征与美国经典飑线概念模型(TS型)类似.
其他文献
利用MM5和WRF两种模式对2005年3月14-15日出现在甘肃河西西部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模式都能很好地模拟出这次暴雪天气过程,但是MM5模式的结果更接近实际
采用AREM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2007年7月3-4日发生在苏皖南部的大暴雨进行12~36 h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苏皖南部大暴雨发生,200 hPa华北有西风急流、暴雨区有惯性不稳
根据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数值预报结果,检验了基于NCEP和T213两种初始场之上,该模式在河北以及京津地区近半年的降水、日极值温度和湿度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MM5晴雨(雪)预报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2003-2006年的T213资料和黑龙江省24个观测站的最大风资料,采用聚类分析修正KNN算法,进行日最大风速是否大于8 m/s的24 h预报实验,并检验了预报结果.实验表
会议
全日制学校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线下面授模式,但是无法应对像疫情这样特殊情况.线上教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平台辅助教学功能多样、高效.根据高职工科专业基础
高职院校有着较为完善的实训办学条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本科院校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学术优势,双方取长补短、资源互补,联合办学培养应用型机械工程本科专业,有助于培养高层次
本文针对目前地方气象台站能获取的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种类多、数量大、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几种基于超级集合思想的多模式数值预报动态变权集成处理方法.该方法是
会议
针对模拟预报中初始场信息偏弱的情况,通过设计一个改进的初始场方案,选用比较先进的台风BOGUS方案,利用台风观测信息构造一个满足静力平衡、梯度风平衡、准热力平衡,并与环
会议
本文利用日本GMS-5卫星云图资料,对1996年8月3-5日特大暴雨对流云团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环流形势、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的分析,探讨造成特大暴雨的对流云团发生、发展过
通过大鼠缺锌(ZD)、高锌(ZH)模型,研究对生长发育及组织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1)ZD、ZH组的体重、体重增长值、饲料效价均低于自由喂养(AL)组,P<0.01;(2)ZD、ZH组的胸脖、脾脏重量低于AL组,P<0.01。但其它内脏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