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必要性"评估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0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逮捕需要具备三项条件,如何确立客观、合理的"逮捕必要性"评估方法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逮捕必要性”评估模型为准确地评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逮捕必要性”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当前,在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完全依据的是自己的经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逮捕必要性”作出主观判断。在风险评估理论上,运用经验进行风险评估被称为第一代风险评估方法。第一代风险评估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逮捕必要性”的评估问题,但是由于它完全依据的是办案人员的主观判断,容易产生随意性和个人偏见。与此不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出的“逮捕必要性”评估模型,实现了以精算的方法评估“逮捕必要性”,有效地消除了运用第一代风险评估方法评估“逮捕必要性”容易产生随意性和个人偏见的弊端,使得对“逮捕必要性”的评估变得标准化和客观化。在风险评估理论上,以精算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被称为第二代风险评估方法。并通过两个案例来展现第二代风险评估方法与第一代风险评估方法相比,在评估“逮捕必要性”上的优势。
其他文献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机关对于逮捕后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分析了检察机关对于羁押必要性审查措施,说明了部门审查并没有明确规定.对于羁押必要性审查在司法实
会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刑事诉讼法》第93条法文的的必要性的理解,并说明了综合第93, 94, 95条,从立法精神上,都是为谨慎适用强制措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规定,三者相辅相成,不存在交
会议
企业生产组织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企业生产组织与贸易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性分析。首先,分析任务离岸的相关研究;其次,对企业生产组织内部的匹配问题与贸易关系进行分析;再次,分析国际维度的企业边界理论;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两年前,笔者曾向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提交论文《关于逮捕的思考》。今年3月全国人大对刑事诉讼法进行再修改,逮捕以及与逮捕相关的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均有较大变动,本
会议
★3总投资近20亿元的武汉轻轨工程正式开工。★4日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资、合作开发新型轿车项目正式立项,注册资金7.5亿元。☆攀枝花民用机场正式开工,
“在我们周围的那不计数的形式平庸而出自偶然的事物之间,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出类拔萃的自然造化(或者不如说它们使我们发现了它们)”。诸如纹理突兀错综,色彩绚丽的南京雨花
当下,随着职务犯罪案件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改革方案的实施,关于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程序改革方案的争论似乎尘埃落定,笔者不揣浅陋,试对"上提一级"改革进行反思,重构改革
职务犯罪审查逮捕决定权上提一级是为了在检察机关内部形成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有力制约.从2009年实施改革以来,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权受到有效监督,不捕率大幅提高,职务犯罪案件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承办;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和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两岸经贸论坛”于2009年6月20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
新刑诉法第73条增加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引起了各界广泛议论.如何正确适用该法条,有效防止侦查机关权力滥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成为贯彻新刑诉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