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双壳贝类能够摄食DSP产毒藻,并可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DSP毒素对贝类的生存影响很小,提示贝体中存在某种抗性机制可保护贝类不受DSP毒素的影响。作为MXR的重要组成,P-糖蛋白在贝类抗环境污染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贝类抗DSP毒素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以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ium lima)为DSP毒素的来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暴露于利玛原甲藻或ABC转运蛋白抑制剂存在的环境下,通过贝类鳃组织中DSP毒素积累情况、MXR活性以及P-g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了P-gp在翡翠贻贝抗DSP毒素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翡翠贻贝可迅速积累DSP毒素,并且对其存在抗性。染毒后,MXR活性及P-gp表达均有明显上调。P-gp特异性抑制剂的添加可使P-gp水平下降、罗丹明B的外排活性降低,但并未使DSP毒素的积累发生明显改变。广谱性抑制剂环孢菌素A却能增加贝类鳃组织中DSP毒素,提示翡翠贻贝对DSP毒素的抗性机制非常复杂。我们推测:除P-gp外,MRP等其它ABC转运蛋白在毒素的外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gp特异性抑制剂的添加尽管阻止了P-gp的作用,但由于MRP等其它ABC转运蛋白的外排作用,使得组织中DSP毒素的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