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糖蛋白在翡翠贻贝抗DSP毒素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2203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双壳贝类能够摄食DSP产毒藻,并可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DSP毒素对贝类的生存影响很小,提示贝体中存在某种抗性机制可保护贝类不受DSP毒素的影响。作为MXR的重要组成,P-糖蛋白在贝类抗环境污染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贝类抗DSP毒素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以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ium lima)为DSP毒素的来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暴露于利玛原甲藻或ABC转运蛋白抑制剂存在的环境下,通过贝类鳃组织中DSP毒素积累情况、MXR活性以及P-g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了P-gp在翡翠贻贝抗DSP毒素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翡翠贻贝可迅速积累DSP毒素,并且对其存在抗性。染毒后,MXR活性及P-gp表达均有明显上调。P-gp特异性抑制剂的添加可使P-gp水平下降、罗丹明B的外排活性降低,但并未使DSP毒素的积累发生明显改变。广谱性抑制剂环孢菌素A却能增加贝类鳃组织中DSP毒素,提示翡翠贻贝对DSP毒素的抗性机制非常复杂。我们推测:除P-gp外,MRP等其它ABC转运蛋白在毒素的外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gp特异性抑制剂的添加尽管阻止了P-gp的作用,但由于MRP等其它ABC转运蛋白的外排作用,使得组织中DSP毒素的变化不大。
其他文献
如果把改革比作是推进开放的顺推力,那么,开放则对改革有相应的反作用力,亦即倒逼改革的助推力。这股“倒逼力”也可以推动改革探索再出发,推动“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改革”$$
报纸
国民政府时期 ,在民族危机和“开发西北”的呼声下 ,一大批考察家来到西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他们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对这块土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 ,对当时西北的一些突
中国人对月情有独钟,中国古代的咏月诗也都带有一种幽远清寂的色彩。本文仅对此做了简要的分析,以窥其庐山真面目
<正>尊敬的全国自动变速箱行业同仁,你们好!"首届中国自动变速箱国际展览会"将于2018年3月在中国西安举办,主办方盛情邀请您来参加这一变速器行业的盛会。本次展会期间,主办
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是引发货币危机的原因之一。托宾税和不可提取存款准备制度 (URR)等间接资本控制手段近来被一些主流学者所提倡。作者在 Obstfeld模型基
"破窗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在学校德育过程中,"破窗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破窗效应",揭示了它对现代德育的启示以及借鉴意义。"破窗效应"隐含的防微杜渐、心理暗示、榜
小说《补天》与弗洛伊德泛性论"半截子"关系问题,在学界似成定论。实际上,所谓"茀罗特说",鲁迅贴着的只是"泛性论"的标签,传达的分明是游戏的观念。鲁迅以鬼斧神工之笔展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