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化工园区安全性影响研究综述

来源 :第28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10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acedf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对自然灾害和化工园区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以及应急规划等方面,对于存在大量危险源的化工园区由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起的伴生或引发灾害问题研究却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化工园区聚集大量的危险源,事故的连锁反应性强,事故危害性巨大,虽然极端天气下的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但还是有必要针对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化工园区安全性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从自然灾害和化工园区灾害研究角度进行概括性综述,以期为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化工园区安全性影响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调查研究了本科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及企业对应用型本科生的需求,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选题模式化、设计过程管理松懈、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对本科生毕业设计改革的方向,使毕业设计更符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所需,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本文根据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矿井通风学"的教学目标,简要分析了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尝试应用案例式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随着职业安全卫生形式的日益严峻,社会对于职业卫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卫生检测课程的作用凸显.针对常规检测课程体系与现有对相关人才需求的矛盾进行了检测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建立了理论授课-综合设计性实验-实践现场实习三个模块为一体的逐渐递进的检测实践课程体系.每个模块的教学设计均以出口要求为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进行,并辅以企事业服务机构专家作为
海洋石油运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海底管道损坏破裂、石油溢出的事故,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海底输油管线泄漏后的扩散范围、扩散速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泄漏处石油在海洋中的扩散情况,为不同阶段的泄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紧急疏散具有重大意义.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对大学生公寓楼发生火灾时人员紧急疏散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居住在中间楼层、情绪型、女性等对火灾的应激心理反应更加明显;经历过疏散训练的人员在遇到火灾时更能够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行为;等等.接着利用pathfinder紧急疏散软件对该校某学生公寓楼的火灾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公寓休息时间段内发生的火灾更容易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粉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粉末产物日益增多,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验性大大增加.近年来,由可燃性粉尘引起的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本文以可燃性粉尘中比较特殊的金属粉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粉尘之间的不同性质以及燃烧形式及产物的对比分析,探究金属粉尘爆炸机理,并依据其爆炸机理对金属粉尘预防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从而为生产活动中金属粉尘爆炸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就水平放置的单层和双层障碍物对细水雾扑灭油池火的灭火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数量,位置,面积对灭火效果的影响.实验平台不同工况的结果表明障碍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卷吸作用在细水雾灭火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此时进入火焰内部的水雾可以有效地扑灭油池火.不同的障碍物设置对灭火效果的影响不同,障碍物的存在可能会阻碍灭火,但也可能有助于灭火.本文还对不同工况下的灭火时间进行分析对比.
水泥基泡沫流体具有良好的裂隙渗流和向上堆积的特点并且在凝结固化后拥有优越的隔热能力,已成为未来矿井及煤田防治煤自燃的主要技术手段.其在高温煤岩裂隙中的渗流扩散形态、现浇施工中灌注量、灌注范围的界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凝结特征.针对目前关于水泥基泡沫流体凝特性测试方法的不足,开展水泥基泡沫流体凝结过程水化产物微观分析,得出泡沫流体凝结过程为泡沫壁凝结,稳定性增强,结构不易变形,单个泡沫体流动阻力加大,
利用煤层自燃程序升温实验装置对煤样进行热解实验,研究察哈素煤矿煤层自燃发火特性.通过研究在自燃升温过程中产生的CO、CH4、C2H4C2H6、CO2等气体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在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指标气体的优选依据,确定了察哈素煤矿煤层的自燃预报的指标气体,对提高煤炭早期自燃预报的准确度和矿井防火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把企业生产安全监督管理手段由传统转向现代化,让安全管理走向程序化、系统化,提高企业生产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本文通过云平台结合网格化管理思想,援引大数据分析方法,对企业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是一个将“互联网+”融合到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模式,以计算机软硬件为依托,以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为基础,借助网络及现代通信技术,接人多级网格监管机构,集成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