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反渗透膜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esh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酰胺反渗透膜优异的水通量和良好的盐截留率保证了其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反渗透膜.由于现有的实验方法难以从分子层面揭示聚酰胺反渗透膜透水截盐的机理,目前对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尚未有明确的定论.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是研究微观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本文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四步放大法建立了合理的聚酰胺膜原子模型,从分子尺度揭示聚酰胺分离层的微观结构和水分子传递机理.模拟结果表面,聚酰胺反渗透膜中存在如图1所示的三种苯环残基结构单元,即平行堆积二元体结构单元、L型二元体结构单元和线型二元体结构单元.通过有序参数和径向数量密度分布函数可以对聚酰胺膜中苯环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定量描述,确定出聚酰胺膜中的三种结构类型.就含量而言,线型二元体结构单元最多,平行堆积二元体结构单元最少.这些结构单元错综复杂地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高级结构.聚酰胺膜内的三种苯环残基结构单元直接影响聚酰胺膜的孔径分布.通过这三种结构单元中苯环所限定的区域的几何分析可以计算出这些结构单元对膜孔径分布的贡献分别为0.15-0.19 nm,0.10-0.24 nm和0.16-0.61 nm,基本解释了大部分膜孔的来源.模拟结果还表明,聚酰胺膜内大部分膜孔相互贯通(见图2),膜内水分子的动态追踪表明只有约6%的水分子会被束缚在死端膜孔内,大部分水分子能够在聚酰胺膜内自由扩散,表明膜内存在有水分子通道.水分子通道内存在大量的水簇和水链,而且通道内水分子受聚酰胺的束缚力明显弱于在膜主体内受到的束缚力.
其他文献
本实验用Ugi四组分反应(Ugi-4CR)制备可针对多重污染源的新型抗污染抗菌芳香聚酰胺反渗透(RO)复合膜.由于膜表面残留大量羧基,根据Ugi-4CR,一步反应同时接枝亲水性大分子端羟基醛化的聚乙二醇(mPEG-CHO)和含有端氨基的抗菌剂三(2-氨乙基)胺(TAEA)或磺胺甲基恶唑(SMZ),制备两种既能抗有机物吸附、无机盐沉积又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改性反渗透复合膜:PA-g-PEG/TAEA和
复合反渗透膜中的多孔支撑层与聚酰胺活性分离层通常被认为是独立的两层,而被单独优化设计。这两层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往往被忽视。研究采用相同的活性分离层制备条件,改变多孔支撑层的性质,比较所得活性分离层的结构和性能差异;利用SEM,AFM等工具,系统研究了所制备的五种支撑膜的表面形貌和性质,以及所得五种活性分离层的背面和表面形貌及性质,从物理结构契合和化学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支撑层与活性分离层间的相互影响
盐湖卤水提锂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将锰系离子筛与陶瓷膜技术耦合用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的提锂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高效锂离子筛H1.6Mn1.6O4,表征了卤水提锂效果并考察了膜分离性能.结果 表明:制备的离子筛粒径为200-300 nm,用于察尔汗盐湖卤水中对Li+吸附容量达到31 mg/g;孔径50 nm的陶瓷膜对离子筛的截留率达到100%,膜渗透通量大于125 L/m2.h;反冲操作可有效维持吸附
食用菌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食用菌多糖是食用菌中一种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组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消炎、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功效。本文考察采用纳滤方法进行食用菌提取液的浓缩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离心、微滤、超滤三种预处理方法以及温度、压力、浓缩比等操作参数对典型的食用菌提取液的纳滤浓缩过程的影响。结果 表明离心作为一种相对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粗过滤后的食用菌提取
会议
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毒素,是体内血红素的代谢产物,体内浓度较高时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即罹患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常见,严重时危及生命。胆红素的去除是血液净化的主要目标之一,血液净化去除胆红素临床主要采用颗粒吸附剂。相对于颗粒吸附剂,亲和膜具有较高的传质效率,在胆红素去除方面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用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膜基材,因为其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可加工性以
目前,超滤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技术下游分离过程中,但传统的超滤膜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选择性较低,严重制约了超滤技术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对超滤膜表面进行荷电改性可以提高膜的分离选择性和蛋白质的收率,该方面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目前荷电超滤膜的表面荷电结构都是线性分子,接枝超支化聚电解质的超滤膜的蛋白传质行为尚未见报道.本课题通过化学接枝改性的方法得到不同荷电量的带负电和带正电的超支化聚
聚轮烷(PR)作为超分子化学的重要成员,具有特殊的可移动的轴环结构,作为“转子”的环糊精(CD)环沿着PR“轴”发生滑移和旋转,其独特的超分子结构为分离科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以环糊精和聚轮烷作为亲和膜的间隔臂,基于点击化学等手段,构建了新型亲和膜,对其构建方法-结构-性能关系进行探索,制备了带有“可点击”基团的CD和PR间隔臂,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基膜,成功制备得到EVAL-CD和EVA
β-聚-L-苹果酸(PMLA)是一种具有极佳水溶性的阴离子聚酯,在医学及其它工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献报道中广泛采用离心,或离心和微滤相结合的方法去除PMLA产生菌出芽短梗霉,而我们将采用膜技术从PMLA发酵液中一步去除出芽短梗霉细胞.优化的膜处理条件为采用截留分子量300 kDa的陶瓷膜、初始进料体积1300mL、体积截留率(VRR) 7.2、错流速率6m/s、跨膜压差(TMP) 0.2 M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典型的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它特别适用于普通精馏难于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点、恒沸点混合物的分离。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核心是制备高性能的分离膜。研究分离物在分离膜中的传递过程,揭示分离膜微观结构与宏观分离过程间的内在联系,是渗透汽化高性能分离膜制备的本质要求。本工作从渗透汽化膜材料微观结构研究入手,研究分离物在膜表面溶解、膜本体中扩散行为;研究用基团组装膜材料的方法,研究基团与
会议
分子筛膜具有规则的微孔结构、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渗透汽化、气体分离等领域。目前,管式NaA分子筛膜己在溶剂脱水分离方面实现工业应用,进一步降低膜分离装备成本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中空纤维分子筛膜具有直径小、壁厚薄等特点,可显著提高膜渗透通量和装填密度,大幅度降低膜分离装备成本。研究中空纤维分子筛膜的传质特性并优化结构参数,对推动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围绕中空纤维NaA分子筛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