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甦教授调周用药在治疗不孕症中的运用经验

来源 :第六次全国中医生殖医学学术研究会、全国第二届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中西医诊治高峰论坛、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70738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论述张晓甦教授独到的调周用药经验,阐述张师运用调周法治疗卵巢功能异常不孕症的调经经验.张师经过30年左右的临床研究,再加上对名老中医夏桂成及高淑华的学术及用药继承,形成了自己的调周用药特点,即四期调周,在注重心—肾—子宫轴基础上,善调后天及女子先天"肝",兼顾人与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在不孕症的治疗上卓有成效.
其他文献
目的:大品种中药-安宫牛黄丸混合终点判断是关键的技术问题.研究提出一种整体混合终点的判断方法,为含矿物质中药混合提供方法学.方法: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获得安宫牛黄丸混合中间体的光谱数据.结合移动窗相对标准偏差法(MWRSD),朱砂、雄黄和珍珠粉为整合研究指标,通过比较相邻混合时间光谱的差异,快速评价整体混合过程.结果:雄黄、朱砂和珍珠粉三个药味的混合过程并非完全一致,但在混合的最后
目的:对合欢皮抗焦虑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通过比较合欢皮抗焦虑部位提取物、给药组及空白组的小鼠血清的指纹图谱,确定口服合欢皮抗焦虑部位提取物后血中移行成分.结果:通过提取并比较给药组小鼠血清指纹图谱与空白组血清指纹图谱中的离子和碎片离子,确定了含药血清中有5种成分以原型成分进入血清中,它们分别为木脂素类和三萜皂苷类成分.结论:木脂素类和三萜皂苷类成分可
名老中医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高级智能资源,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和无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因此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是关系中医传统方法能否延续、中医药理论能否发展的大计.通过对邵朝弟教授的简介,介绍了其研究主线以及内容,重点总结了其中医思想,并建立了一个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平台,创立了“肾病多虚,阴虚多见”理论,首创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总之,本研究使邵朝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以传承、
许叔微,结合具体医案,对其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应用心得体会进行了论述,对后人启发甚大.本文选择其中"伤寒暴死证(十一)"一案,从运气理论对诊疗经过及相关知识点进行解读分析,五运六气学说从来反对将机械的理论推算结果直接套用在临床诊疗决策中。《至真要大论》提出的“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的原则,虽然原文是为六气胜复而设,但其科学精神却是统领整个运气学说的。需要指出的是,没有理论推算的知识,是无法知常达变的。
各家针灸学说是研究历代针灸流派与名医针灸学说的一门学科.不同学说的各抒己见与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一次又一次地把新的观点和理论补充进来,推动了针灸医学的不断提高,使这门学科逐步完善.通过总结各家针灸学说的渊源,介绍了经络理论与各家针灸学说的关系以及腧穴理论与各家学说,综上所述,各家针灸学说对针灸学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哪个时期出现的学说和流派多、学术争鸣空气活跃,那个时期的针灸学术发展速度也快。宋金
中医养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中茶与中医的关系,在普通群众看来与中医密切相关.笔者又对古籍文献中关于茶的知识进行了检索,发现历代医家著作的记载,也是把茶(茗)作为一味药材看待,并未详细罗列品种及不同功效.中医养生,因为系统,故广为群众所接受,中医养生又因为其系统,而不易掌握。因此,不少群众缺乏系统的学科基础理念与原则,只掌握了某些零碎的知识,以致他们日常养生的行为中,往往既有得宜的部分,也有不当的、
周端教授认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当辨证施治,活血化瘀,重视气阴,灵活化裁,中西结合辨病论治,善于总结经验,注重临床疗效.
近代名医张锡纯质石膏疑药性、扩大主治、发挥经方、创制新方、重视配伍、强调大剂、变通用法、区分生煅,临证善用石膏,张锡纯基于《神农本草经》对石膏记载谓其味辛,微寒,结合自己长期临床观察和应用,总结出“夫既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且其质甚重,六钱不过一大撮耳。其凉力,不过与知母三钱等”、“其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同时又指出“石膏性本微寒,而以治寒温之热
不孕症作为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升高.战丽彬教授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也造诣颇深.本文就战教授治疗不孕症之临床经验,总结了其用药规律,教授临床施治,重视整体调理,师曰,“治病当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念,调其体质,和其矛盾,不可见病治病”。同时指出治疗不孕症,健脾补肾、补益气血、调补冲任兼顾活血化瘀、温化痰浊、温经散寒方为上策,使气血充盛,运行通畅,宫体得以滋养,明·武之望之言,“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0),分析刘玉洁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病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玉洁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300个病历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