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腹膜透析管腹内位置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暨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腹膜透析管腹内段末端位置对置管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腹膜透析患者按性别分组,将腹膜透析管腹内段末端位置到道格拉斯窝底部的距离分为0-3CM、3-5CM、5CM以上3个组,观察3个组的效果.结果:男性和女性患者发生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超引导下当腹膜透析管腹内段末端与道格拉斯窝的距离在3-5CM时,置管并发症最低.
其他文献
通过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潴留水分和尿毒症毒素,各种并发症得以有效控制,透析过程中患者感觉舒适,患者具有较好的生存质量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一种尿毒症中分子物质可以引起多方面的毒性作用,而一种病变也可以由多种中分子物质引起。
作者近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数例中心静脉带CUFF导管拔除障碍的病例,其中此例更换的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套形成伴钙化,钙化斑块腐蚀导管外壁,导致导管与管周组织紧密粘连.患者,女,47岁,2005年进展至ESRD,予颈内静脉临时透析导管植入后开始每周2次血液透析治疗.通过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并发症,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拔除障碍原因,提出了中心静脉导管拔管障碍对策,应尽早准备好永久血管通路-内瘘,尽量避免置入带
分析我国血液透析现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消除或降低血透室传染病感染事件及其危害,规范血透室传染病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对医患造成的危害,保障医患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D,APD)的模式主要有间歇性腹膜透析,持续性循环式腹膜透析,夜间间歇腹膜透析,潮式腹膜透析。APD国内应用甚少,尚未被充分应用。国际上成熟的应用背景,提供了广大的应用前景。合理的处方制定有助于推进APD的应用。APD的适应症在不断扩大。APD机器的远程控制正在推进中。
腹膜透析时机过早和过晚开始透析治疗均对CKD患者不利.然而,寻找透析治疗开始最佳时机并非易事,各种相关指南对于开始透析的时机也有很大的差异.早年,CANUSA等多项研究提示:早期透析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腹膜透析置管前应对选择腹透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认真做好置管术前准备。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腹透导管有4种:Tenckhoff直管、Tenckhoff卷曲管、鹅颈直管和鹅
患者姜XX,55 岁男性,主因"双下肢水肿7 年,腹透1 年,间断头晕1 周"入院.现病史:患者7 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后水肿发现蛋白尿,24h 尿蛋白定量4.59g,血肌酐89μmol/L,血白蛋白19.5g/L,血红蛋白99g/L;后外院肾穿刺活检诊断系膜增生IgA肾病合并糖尿病肾病;先后予骁悉、田可、FK506治疗,效果欠佳,血肌酐逐渐升高、尿量逐渐减少.2年前(2014-11-15)血肌酐5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回归影响.方法: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回归变化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回归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
会议
本文探讨生物电阻抗法(BIA,bioelectric impedance analysis)人体成分测量、白蛋白(ALB)和甘油三酯(TG)等血清学指标、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和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MQSGA,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等方法在评价维持
本文目的是比较新型即穿式和标准人工血管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我院2016年12月以来,完成的16例GORE ACUSEAL(直径6mm)即穿式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与同期进行的19例标准人工血管(GORE INTERING,直径6mm)进行对比研究,随访观察两种人工血管在首次穿刺时间、开放率、血清肿、栓塞率、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以及感染发生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