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岩石多尺度本构模型:增强虚内键本构理论及其应用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lif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岩石细观结构基础上,应用增强虚内键本构模型对岩石进行建模,得出岩石宏观本构方程,从而对岩石断裂行为进行模拟(应力-应变曲线)。由于在AVIB本构方程中已包含了微观颗粒之间的作用,因而它在模拟岩石宏观断裂过程中无需额外的断裂准则。这些特点都为岩石断裂破坏数值模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以期为岩石材料提供一种新的本构理论和计算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从岩石微裂隙等缺陷及随机分布的特点出发建立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首先基于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说建立了三维应力作用下岩石损伤本构方程,讨论了常用的M-C等3个岩石强度准则和Weibull分布等5个岩石微元强度概率模型。然后基于H-B强度准则和幂函数分布建立了岩石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给出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借助引用的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和参数确定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压力拱存在概念不明确的问题,阐述了隧道中压力拱的概念,指出压力拱是一条受压的曲线,隧道开挖后会形成一次开挖压力拱,当围岩出现拉应力时会导致二次开挖压力拱出现.然后,在现有深埋圆形隧道解析解基础上,将地应力分为静水压力、双向常应力、与深度成正比三种情况进行压力拱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地应力模式下,其压力拱存在差异,另外压力拱和判断标准关系密切。在与深度成正比的荷载作用下,隧道顶部受拉时的水平地应
福州机场二期高速公路工程中金鸡山隧道金鸡山隧道是国内首例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隧道区域内节理发育,围岩破碎,隧道围岩位移受节理展布特征影响显著。通过对施工中中导洞开挖掌子面、区段断面及其它出露区域节理的采集,研究其分布规律,预测隧道正洞区域内相应断面的节理分布。同时,将断续节理扩展过程中动态节理岩体强度准则编成代码嵌入现有的DDA源程序中,形成非连续变形分析计算的断续节理扩展过程的模拟算法,并应用此
以张涿高速公路张家口段朱家峪Ⅱ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软件,讨论不同仰拱封闭距离对台阶法开挖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仰拱与上台阶设置的初次支护形成封闭的承载环,使围岩的受力状态由不利于稳定的双向受力状态转变为有利的三向受力状态,从而使围岩保持稳定,随着仰拱封闭距离的减小,隧道变形呈现减小的趋势,应尽快跟进仰拱,减小隧道变形。仰拱封闭距离对于类似隧道的
本报告给出最新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基于等效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的桩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特别是针对液化土和由液化引起的土体侧向位移情况下的桩基础设计方法。本方法把群桩等效成一根线弹性超级桩,超级桩与土体之间通过非线性p-y曲线链接。该设计方法在工程项目应用时采用手算或MathCAD辅助计算,由计算机程序LPILE Plus version 5完成桩基础设计计算。
本文从裂纹岩体近周的应力角度,利用已建立并通过标定、验证后的数值分析模型,对裂纹试样的应力分布,裂纹近周的第一主应力、剪应力等为主要分析对象,探究单一裂纹试样破坏模式以及裂纹对强度的影响规律。以典型物理模型试验为基础,通过较为系统模拟试验研究裂纹倾角等因素对单裂纹岩体试样破坏模式、强度的影响,从裂纹近周第一主应力、剪应力等引起岩石材料破坏的直接原因入手,详细分析了裂纹近周应力及应力场随预制裂纹倾角
本文以北山深部完整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及直接拉伸等不同类型的破坏全过程试验,采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及声发射三维定位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北山花岗岩岩石力学特性的研究,给出了在直接拉伸、单轴、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破坏全过程与声发射现象的关系。试验表明:在不同的应力条件下,花岗岩的破坏过程呈现出不同的声发射特征。试验测得北山花岗岩的平均抗压强度为
对锦屏Ⅱ水电站3#引水隧洞TBM施工洞段开展了基于微震的岩爆风险实时监测,统计分析监测洞段岩爆、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及微震活动规律,提出了基于微震监测的深埋隧洞TBM掘进岩爆风险分析与预测方法。根据实际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微震实时监测信息不断地反馈分析。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竖管法和微水试验相结合的探测砂土渗透系数的方法。设计了现场快速探测高渗透系数介质各向渗透系数探测方案。根据所需测量的渗透系数的方向,选择不同形状的竖管置入砂土层中,该竖管所处的深度即为所需测量渗透系数的深度;快速向竖管中注满水,实时采集竖管中的水位数据,并根据砂土竖管微水冲击模型计算砂土层的渗透系数。
本文在分析常规粉喷桩(单向搅拌)处理该海相软土地基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粉喷桩(包括双向搅拌粉喷桩、钉形双向粉喷桩)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并进行了单桩载荷试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并进行路堤填筑期桩土差异沉降、桩上应力比、孔隙水压力和水平位移等项目进行近一年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新型粉喷桩较常规粉喷桩具有一复合地基承载力高、工后沉降小的特点,可以有效、快速地加固海相软土地基,具有较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