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体数据去探寻新的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尽管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被广泛使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的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均出现了问题,一个是,MORB和OIB很难区分;另一个是,IAB与其他两类玄武岩在许多判别图中有许多重叠,只有包括Th、Ta(Nb)、Sr等元素的几个判别图可以把IAB有效地与MORB、OIB区分开。例如在Zr/Y-Zr构造环境判别图中,IAB和MORB的投图就相互重叠且难以区分。判别图出现问题,说明判别图需要改进。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查明OIB、MORB、IAB各自最主要的差别,利用全体数据投图,得出新的判别图。按照上述方法,首先绘出MORB标准化的全部主元素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其次,从蛛网图中读出选择上述3类玄武岩最明显的区别;第三,利用微量元素之间比值的关系进行投图,选择最佳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对安徽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家螃、鸡头山、百丈岩和桂林郑4个矿床为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成矿规模最大、研究程度最高的钨钼一多金属矿床。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矿床主要赋存在灰岩或钙质含量高粉砂岩地层中与花岗斑岩体的接触带上。年代显示该区成岩成矿发生于147~125Ma之间,且随着从早到晚,W/Mo比值逐渐降低。此外,随着时间的演化,辉钼矿中Re含量也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本研究最近野外考察后发现,原Ⅰ号矿体其实由两部分组成,即东北部分的浸染状矿化矿体和西南部分的块状矿化矿体。浸染状矿化矿体矿石构造以稀疏浸染状、浸染状及稠密浸染状构造为主,少量斑杂状构造。块状矿化矿体矿石主要为块状构造,在其边部围岩中有脉状构造黄铜矿发育,矿体内部含超基性岩、浸染状矿化超基性岩和围岩角砾,含量多时可呈角砾状构造。块状硫化物矿体侵入到花岗岩和浸染状矿化矿体中。从侵入的先后关系,可判断花
甘肃是西秦岭最大的金矿分布区,金矿床类型众多,主流观点为造山型和卡林型两大类.枣子沟金矿是西秦岭西段自1997年以来由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队在踏勘检查金锑异常时发现并勘查评价的特大型金矿之一.本文在枣子沟金矿周围不同岩体中采集新鲜样品进行主微稀元素测试、分析,探讨岩浆岩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褶皱带北部断褶带与中部裂陷槽间过渡部位,位于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南翼之合作—岷县区域
本文在深入剖析夏日哈木矿床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同位素示踪技术,约束岩浆源区性质并探讨其成矿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区域成矿作用探讨区域找矿意义。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造山带中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的成矿认识是基于找矿勘查实践与系统研究而提出的,该认识的建立对指导进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亦是成矿认识指导找矿实践的重要例证,是岩浆深部熔离,多次贯入的又一重要成矿表现。夏日哈木超大型岩
阳山金矿自1997年发现以来,累计探明储量黄金资源量已超过500t,成为西秦岭地区以及中国最为重要的金矿产资源勘查基地.近20年来,对阳山金矿的科学研究工作一直没有中断.成矿年代一直是金矿研究中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之一.前人针对年代学开展大量研究,先后尝试了脉岩锆石SHRIMP、LA-ICP-MS U-Pb、石英脉40Ar-39Ar、全岩K-Ar、独居石Th-U-Pb等方法,试图对阳山金矿进行同位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集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和二长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确定脉岩的成岩时代,结合野外宏观地质现象和区域岩浆岩构造特征,探讨脉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金秀镍钻多金属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的钦杭结和带上,属桂中的大瑶山隆起区,大瑶山复式背斜南冀之长炯-忠良向斜之南翼,凭祥-大黎深大断裂带中段的大瑶山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南段。是广西重要的铜金多金属产地之一。控矿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较好。出露的地层较简单,主要为寒武系水口群浅变质砂岩、泥质砂岩和碳质页岩,矿体赋存于寒武系水口群浅变质砂岩、泥质砂岩和碳质页岩中。断裂与褶皱发育,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始新世年波组和帕那组一段。年波组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砂岩,帕那组一段岩性主要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矿区构造主要发育北西一南东向F1逆断层,产状为1900L700,断层通过处的年波组凝灰质砂岩具强劈理化,该断层与成矿关系密切,是成矿热液通道。矿区范围内地表未见侵入岩体出露。矿体的产出形态受构造裂隙和热液脉体控制且赋存于帕那组火山岩中;矿化主要分布在对称梳状石英脉和构造裂隙石英
泥堡金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和扬子地块结合部位之扬子地块南缘,区域位于大致以北东向弥勒一师宗深断裂、北西向紫云一垭都深断裂及近东西向开远.平塘深断裂为界所构成的“三角形”夹块内的滇黔桂“金三角”内,是黔西南金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区出露地层有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泥堡金矿床探获资源量已达特大型矿床规模,根据含矿体的产出特征分为断裂型、层控型和滑坡堆积型3类。其中以新发现的断裂型金矿体最为主要,在目前探
西藏班怒带西段巴工铜矿化体在楼头上主要呈脉状产出于凝灰质砂岩中,长约10m,宽约1m。矿化主要为呈浸染状产出的孔雀石和黝铜矿,局部见少量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矿化整体上主要沿构造破碎带发育,与胶结围岩角砾的石英脉共生,蚀变主要发育绿帘石化、绿帘石化和方解石化。东矿区铜矿体走向近东西,地表延伸约20m,宽约5m,地表主要发育孔雀石,偶尔可见少量方铅矿及黄铁矿等。与西矿区矿化类似,东矿区矿化也主要沿破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