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低温灾害风险评估

来源 :山东气象学会2016年年会暨“第一届山东气候论坛和第一届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1985年至2014年山东省设施农业生产季内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及2007年至2014年日光温室小气候自动观测站资料,结合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灾害等级指标,利用80%保证率方法,统计分析得到了日光温室外番茄低温灾害等级指标;应用该指标,对近30年山东省日光温室番茄低温灾害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低温冷害主要生在12月、1月及2月;引入信息扩散理论,通过Mablab程序编写,计算得到了全省122县站不同低温冷害等级下且发生不同时间长度的风险概率值;利用ArcGIS绘制得到全省低温冷害发生风险概率分布图.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菏泽市1964‐2015年始花日期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筛选与始花期相关性较好的要素,构建菏泽牡丹始花期动态随机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牡丹始花期受积温、平均气温、地温等温度要素影响显著,与降水和日照时数关系不大.合理选取备选因子,构建随机动态预报模型,克服了固定模型预报时效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务的灵活性,对方便为农气服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利用MODIS遥感数据结合德州本地区地温、土壤含水量数据,建立本地区干旱反演模式,从而可以求出本地区土壤含水量,从而做出干旱情况的分布图,可以直观、及时的了解旱情.本文主要探讨热惯量法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来分别做无植被和有植被情况下监测干旱,并尽量将其简化,并将计算过程简化,在ENVI软件下做了波段运算模块,可以让业务人员掌握运用.最后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直观,适用于大面积干旱监测.
为研究临沂地区适合的干旱遥感指数,本文利用2012年4—11月MODIS数据反演了临沂地区的NDVI和EVI植被指数,分别构建了温度植被指数(TVDI)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结合地面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建立了上述植被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的关系模型,并反演得到区域性的土壤墒情.通过比较多种干旱遥感指数的反演结果,研究了适宜于临沂地区的遥感干旱监测模型.结果表明:TVDINDVI、TVDIEVI
利用2000~2015年黄河口地区250m分辨率的MODIS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法原理,通过提取NDVI定量估算植被覆盖度并对其进行分级统计,分析了黄河口地区逐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同期黄河口地区的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黄河口地区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黄河口地区植被的定量和动态监测等提供技术理论支持,为客观评价黄河口地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
在青岛业务化运行的极轨卫星遥感接收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接收,数据预处理,遥感应用,数据存档.遥感应用部分主要是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中心的卫星监测分析与遥感应用系统(SMART)实现,在监测植被、火情、干旱过程中,对SMART进行青岛本地化,制作适用于青岛本地的矢量图层和制图模板,使SMART监测产品对青岛的适用性增加.目前制作的植被、火情、干旱等极轨卫星遥感监测产品,在青岛市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发
利用气象卫星FY-3/VIRR资料,反演出山东省2016年关键发育期(返青期)内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结合山东省122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NDVI时间曲线的波动与冬小麦关键发育期(返青期)的响应规律,并以此确立山东省冬小麦关键发育期的其实日期.结果表明:利用长时间的NDVI数据,结合冬小麦生育期内农业气象要素异常特征,可以确定冬小麦关键发育期的起始日期.
针对Penman-Monteith模型冠层阻力的参数化问题,以南京地区2012-2013年水稻为研究对象,参照Jarvis的气孔阻力模型,建立了水稻的冠层阻力rc与气象、环境因子(太阳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气温和土壤水分)的关系模型,并以蒸渗仪实测蒸散量资料为对照,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水稻冠层阻力模型的拟合度2012年为0.911,2013年为0.810,将模型应用于Penman-
利用冠县气象站1990~2014年2~4月气象资料,应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对大樱桃萌芽期、花期气候条件、倒春寒天气出现的次数、日期、天气特点、最低温度等要素的发生规律,以及对大樱桃造成的冻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冠县早春气象条件利于大樱桃早期萌发,同期易发生倒春寒天气,引种大樱桃后25年间有72%的年份在大樱桃萌芽期和花期发生倒春寒天气,其中32%的年份出现2次以上,20%的倒春寒天气连续2
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有效降水评估方法,以莱州代表平原,莱阳代表山地丘陵,分析了胶东半岛不同地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气象干旱发生频率和平均有效降水情况.研究发现:1)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有效降水平原区为176.8mm,山地丘陵区为196.6mm,分别占生育期总降水量的87.3%和89.9%,占常年降水总量的29.3%和30.3%;2)冬小麦各生育期有效降水年际差异极大.平原区的全生育期,山地丘陵区的越
利用1980-2014年鲁中地区气象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单作物系数计算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利用美国农业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有效降水量、水分盈亏系数(CWSDI)和灌溉需水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近35a来,鲁中平原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随时间变化呈弱减少趋势,山区呈增加趋势.拔节-乳熟期是需水量最大的阶段,随时间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