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康液对肾阴虚抑郁模型大鼠脑5-HT和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来源 :2009现代化中药制剂发展与中药药理学研究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忧虑康液对肾阴虚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5-HT含量及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并灌胃甲状腺素加孤养法复制大鼠肾阴虚抑郁大鼠模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下丘脑匀浆中5-HT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特征。 结果:模型大鼠肾间质有炎症,肾小球粘连,结构紊乱,肾小管窄缩,下丘脑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忧虑康液中、高剂量组与氟两汀组使下丘脑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忧虑康液中剂量组、六味地黄丸组使肾小球与肾小管均恢复正常。 结论:忧虑康液能调整下丘脑5-HT含量并改善肾脏病理变化,可能正是其抗抑郁作用机理之一。
其他文献
四逆散见于《伤寒论》少阴篇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条的关键在是否为少阴病立法遣方。注释该条者,分二派:阳虚寒盛或阳郁不达。我同意《伤寒论译释》的观点“此证四逆,乃由于肝气郁结,阳郁于里,不能通达四肢,所以逆冷…….而所以亦列入少阴篇的道理,只因本证也有四肢逆冷的关系。”原来仲景为了与在前的317条同通脉四逆汤证有严重的四肢逆冷鉴别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人们对许多上胃肠道疾病重新认识的里程碑,幽门螺杆菌感染已涉及多系统和多学科疾病,本文探讨了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一些尚有争议的某些临床问题,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从认识到再认识。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nux diseaLse,GER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刺激或损害,引起烧心、反酸、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Fass等将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分为3型:典型症状(烧灼感、反酸、反食)、不典型症状(胸痛、上腹痛、恶心)和消化道外症状(包括口腔、咽喉、肺和其他部位如脑、心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泛酸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国内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在北京、上海的发病率为5.77%。导师朱生樑教授治学严谨,精研医理,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难治病之一。目前现代医学虽能通过根除HP及抗酸及营养支持,可以治愈胃黏膜炎症,但对已经进展至萎缩性病变患者,却无理想药物来逆转已经发现萎缩、化生或异型增生的病变,而中医根据整体观进行辨证论治,对本病有很好疗效。胃炎I号是刘教授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并已经临床研究及实验研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llic Atrophic Gasrtitis,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不规律,缺乏典型症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特别是CAG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有癌前病变之说,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科学实用价值,尤其是中医药复方的多层次、多环节、多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黏膜受到反复侵害而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祖国医学中并无这一病名,依据其“痞、胀、痛”三大主症,应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前疾病,由于其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了,故针对其病因的一级预防也比较困难,而且CAG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变程度也不完全一致,是临床难治病之一。西医一般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李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对目前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的观察,认为该病多因外邪内侵、饮食不节(洁)、情志不舒等,导致胃腑损伤,胃气不行,胃失和降,脾亦不运,脾胃气机壅滞,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浊中阻,郁而不解,蕴积成热;或者肝郁气滞,木旺克土,脾虚湿盛,继而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壅血瘀而成毒,形成“浊”、“毒”内壅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
目的:黄金二白散体外抑菌试验和抗炎试验。结果:黄金二白散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当达到临床用量后其抗炎作用并不再随着其用量的增高而增强。黄金二白散的抑菌抗炎作Hj与组方中的黄芩、黄柏、金银花、连翘等药物有关。据现代医学研究报道,上述诸药在体外抑菌试验中均被证实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黄柏、金银花等有较广的抗菌谱,对痢疾、大肠、伤寒、绿脓、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证实黄芩
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有关医药文献检索,综述2007~2008年新癀片在治疗慢性咽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化疗性静脉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口腔溃疡、寻常痤疮、带状疱疹、乳腺增生、干扰素所致流感样症状、亚急性甲状腺炎、冠周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方面临床应用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