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还是清剿广西桉树种植的环境人类学思考

来源 :201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环境社会学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桉树种植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话题.本世纪以来,广西的种植桉树对全区生产总值和农民家庭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2014年广西林业厅颁布了新的政策,使得广西桉树种植的局势急转直下.运用环境人类学的理论,从社会结构性、知识—权力、个体化社会等方面透视广西桉树种植,不仅有助于观察各级政府、专家、农民在整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剖析桉树种植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蕴,更为反思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对环保NGO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它使得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参与创造,大规模协作因此成为常态,网络公益也由此得到快速发展.大量的网民自发地组织起来
本文立足于风险社会理论的立场,认为雾霾问题是现代化社会的自反性的结果,本质上是社会系统自生的问题.雾霾的形成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利益的原因;雾霾问题的形成中网络新媒体肩
近年来,农村秸秆焚烧现象愈演愈烈,焚烧所引致的污染日益成为公众瞩目的环境问题.以H村为例,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阐释农村秸秆焚烧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与政府禁烧政策
学位
生态移民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青海省德令哈市生态移民村落的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生态移民行为选择及其演化的过程,重点关注的是行为演化背后的原因.为了揭示移
以甘肃省一个传统的非工业化的自然村落为个案,从空间社会学角度分析农村公共环境恶化的路径和原因.农村公共空间对以农业为生的人们至关重要,随着城市化进城的推进,以及人们
为应对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不断加剧的环境问题,环境伦理学与环境社会学分别以伦理责任与价值关系、环境行为与社会结构为核心议题形成了各自的理论谱系.二者间存在的理论分殊
管理制度变迁对生态演变具有显著的影响.传统时期地方社会有一套有效的森林管理制度.以云南M县为例,通过对森林使用的类型划分,乡规民约和信仰、禁忌,地方传统有效地保护了当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改善农村生态系统状况、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界定农村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环境史和环境社会学是社会科学对环境问题研究的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未来两个学科的良性发展不仅关系学科自身的生存,而且关系现实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史和环境社会学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