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大爆发早期的底质革命者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无脊椎动物学分会2017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后生动物扰动作用的逐步增强导致海底底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藻席底质转变为混合底质,被称为底质革命(substrate revolution).根据遗迹化石记录推测,大型软躯体蠕虫形并具有生物扰动作用的动物,我这里称之为"底质革命者",在晚埃迪卡拉世至寒武纪前二世时期(580-509Ma)就发生了多样性分异演化.然而,到目前为止,在5.2亿年之前的地层中还没有发现很确切的大型蠕虫形动物的实体化石.因此,寒武纪大爆发早期的底质革命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目前还不得而知?在这里我将展示新发现的一种大型蠕虫动物Vittatusivermis,时代属于寒武纪纽芬兰世幸运期,它与遗迹化石Psammichnites和小壳化石Anabarites trisulcatus共同保存在同一含磷砂岩层面上.形态功能分析表明,Vittatusivermis可以在软底质表面爬行也可以在软底质上潜穴,因此代表寒武纪大爆发早期的"底质革命者".这一发现不仅使期盼已久的最早期大型造迹后生动物"底质革命者"露出了真面目、现出了原形.同时表明,在寒武纪最早期的海底共同生活着带壳的动物和不带壳的软躯体动物,这种大型软躯体动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以保存在砂岩层面上,有待进一步发现.
其他文献
  Lacunar stroke and deep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manifestations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SVD).Since the advent and cont
会议
二叠-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整个显生宙时期内最重大的生物危机事件,造成了超过90%的海洋生物和大量的陆生生物灭绝,并完成了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统向中生代海洋生态系统
会议
大型球状化石Tianzhushania最早发现在湖北长阳天柱山震旦系陡山沱组燧石结核中,模式种为T.spinosa(尹磊明和李再平,1978).1988年,尹崇玉等对模式种特征重新厘定,并依据外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