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考验与适应:近期伊斯兰教恐惧(Islamphobia)对回族的影响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回族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ou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出现的伊斯兰教恐惧,像传染病一样也在国内蔓延。过去近十个月,从虚拟网络到坊间社会,缘起于"清真泛化"、"清真食品管理制度立法"以及拉面之争等社会现象,使回族在整个中国社会遭受到了猛烈的攻击。本文将从"伊斯兰教恐惧"这一"灾害"分析国内出现这些问题,对于回族而已,如何从挑战、考验和适应过程中,形成一种合理应对方式,从而为实现社会稳定、宗教和顺以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
其他文献
2016年4月和6月,笔者三次走进波斯庄调查,并多次进行网络沟通,试图以"波斯商搏杀非唐朝、独有的佴姓、佴氏有祠堂亦有家庙、独特的祭祀、解惑石人像、非凡的佴照和昌松乡命名"等七个标题作粗浅地解析,有些资料较为详实,鲜为人知.入田野,接地气.在江都区大桥镇唤名"振兴路"的一侧,昌松乡政府于1994年划地200平方米面积,兴建了一座有着浓郁阿拉伯风格的波斯亭,一块青石碑上用中阿文镌刻绿字"波斯庄",亭
回族是在中国大地上形成的,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大地是回族形成的唯一土壤,没有中国土壤,就没有回族的形成;伊斯兰教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没有伊斯兰教的信仰,回族与汉族就没有区别。因此,回族天生就载负着两种文化,即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作为公民她必须为国家做贡献,作为教民她势必与伊斯兰世界有联系。因此,回族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国家
在开发创意一路一带大视野的今天,请注意百十年来始终熠熠发光的中国回族清真女寺现象,她的存在和发展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表征之一,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妇女地位提升及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的需要而发生、发展直至今天的,她的重要地位和社会功能,太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指导,以期使清真女寺更好地发挥作用.
河南居于"天下之中",地理区位非常优越,是古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来自西亚中亚的穆斯林沿"丝绸之路"到中国及中原地区从事经商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明带到了中原地区.伊斯兰文明与黄河文明在中国的千年互动,不仅产生了一个优秀的民族-回族,而且孕育了文明交融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中原回族伊斯兰文化.受益于伊斯兰文明与黄河文明两个伟大文明的熏陶,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回族
南仁村坐落在河南省中牟县境内的黄河南岸滩区,紧靠黄河主河道,是一个因黄河而生的回族自然村落.该村的回回渊源可以追溯到元代.他们世代坚守伊斯兰教信仰,勤劳爱国,历来重视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和国民文化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爱国爱教的回族人才,服务于建设祖国的各行各业.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开始从传统的农耕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主动适应,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从唐宋来华起,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至明,回回族群系统接受了中国礼制和儒家思想中的文化价值观念,融合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回回民族文化.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回回对明王朝由最初的排斥逐渐走向认同、合作和维护.同时,随着回回族群的日益壮大,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大致形成,政治上的参与、经济上的联系,使其对
清真寺是回族村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也是乡村变迁场景中空间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场域.论文基于河南禹州角坪回族村清真寺为典型案例,运用观察法和深入访谈法,围绕清真寺的重建,着重探索宗教精英权威对基层权力结构及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影响及关系机制.研究发现,在回族村公共空间的生产中,宗教精英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经验及敢于担当的角色定位是发挥领导、组织、协调、动员、教化功能的关键.清真寺教长的宗教权威,可以主
黄河从郑州的北边流过,就像渭河从西安的北边流过。然而西安有八水入渭,郑州的黄河则悬于城上,不仅没有河流注入,反而有倾覆之虞。郑州人对黄河的感情一定是复杂的。她是母亲河,没有她的哺育,便没有脚下平坦的土地,也没有赖以生存的水源。然而她又是残酷的,她永不停息地摆动着自己的躯体,不知什么时候便会突破堤坝的约束,毁坏人们的家园。
陕西学派与金陵学派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两个学派,前者偏重教育,成员多为经师,为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后者偏重著述,成员多为思想家,为中国伊斯兰教思想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两个学派虽有差异然都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生态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彼此之间亦有许多的联系与互动,如此一来,才使中国伊斯兰教兴旺发达.
广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城市的本土穆斯林群体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对广州回族研究文献和历次广州人口普查资料的研究,对广州的回族社区的形成与演变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广州的回族社区起源于唐朝的"蕃坊",位于今天的怀圣寺光塔路一带;明清时期的广州回族社区由明成化年间和清朝初期南下的回族军人组成,形成了怀圣、壕畔、南胜、小东营四个"回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外来回族人口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