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复合型电涌保护器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传统模块式电涌保护器设计方式过于单一、防护过电压效果不理想与工作年限不长等问题,根据铁道部门信号机房配电系统的过电压防护要求,依据IEC 61643-21:2000《低压冲击保护装置第21部分:连接到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要求,设计了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管、氧化锌压敏电阻片与瞬态抑制二极管进行并联组成的三级复合结构的电涌保护器,通过PSpice仿真分析与研究,结合实际冲击试验,验证了电路结构的可靠性.复合型电涌保护器充分发挥三种常用的防浪涌元件的优势,弥补了防浪涌元件单体结构的缺陷,具有残压低、通流容量大、反应迅速的特点,对于低压电源系统的过电压防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2011-2012年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试验中获取的雷电磁场波形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高建筑物对回击磁场峰值有增强作用,且建筑物越高对回击磁场峰值的增强作用越大,利用广州雷电定位系统资料,发现广州塔建成后其周围1km范围内闪电的磁场峰值的几何平均值增加了52%,其中200m以上高建筑物上的雷电首次回击磁场峰值的几何平均值(2.00A/m)是200m以下高建筑物上的雷电首次回击磁场
自动气象站大多由集成度较高的电子弱电设备组成,其耐压能力相对较弱,易因雷电过电压、故障电压等造成损坏.本文用CDEGS软件对自动气象观测站两种不同布置形式地网的接地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将地电位升、跨步电压以及接触电压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得出两种地网仿真对比后接地性能的一般规律.自动气象观测场站地网性能的分析研究具有工程上的指导意义,不仅可以为防雷工程提供依据,而且为自动观测站仪器设备的布置
针对余姚市企业普遍存在的雷电灾害防御问题,余姚市开展了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单位建设,来提高企业的雷电灾害防御综合管理水平.从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单位建设的背景、现状、思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计划通过8年时间,在石化、化工、旅游、交通、钢铁等行业的防雷重点单位全部达到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单位标准,并在所有防雷重点单位形成防雷减灾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本文通过对2012年度新疆43个站点的闪电定位监测数据分析得出,闪电监测与人工观测雷暴在时间分布上一致性较好;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地区有阿勒泰和喀什地区;观测站有雷暴记录时闪电定位监测也有闪电记录的比例达64%,表明监测结果有效:新疆云地闪中,负地闪占90%,远多于正地闪.正闪强度大于负闪强度.雷电流陡度主要分布在-20-20kA/μs之间:新疆区域内雷击大地密度按GB50057-2010新规范估算
为了进一步的揭示重庆地区雷电流特征,本文利用重庆地区2007年 4月-2011年12月ADTD闪电定位监测资料该区域地闪雷电流分布特征和累积概率规律做了初步摸索,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地区的雷电流强度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 (2)无论是IEEE/CIGGRE推荐公式还是规程概率公式,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拟台,不能很好的代表重庆地区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情况.(3)重庆地区利用对数函数对雷电流幅
地铁建筑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特点是通信、信号、FAS、 BAS、 AFC等电子信息类设各系统众多且构成复杂,这些系统是维系地铁正常运营的中枢神经,一旦设备遭受雷击或因雷电波侵入而损坏,将危及地铁正常的运输秩序,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及附带的巨大经济损失.根据现场实际勘查结果和相关检测数据并结合地铁防雷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如何更好更高效的进行地铁项目的防雷检测提出意见和建议.检测结果表明2号线整体检
以GB/T21714.2-2008/IEC 62305-2:2006《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和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为依据,结合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对轨道交通进行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并对其防雷安全效益进行分析.
针对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的老化、劣化问题,通过对电涌保护器内部器件ZnO压敏电阻老化、劣化的理论分析,得出其原因是由于内部的离子迁移导致肖特基势垒畸变而引起的.对ZnO压敏电阻进行直流、交流及冲击老化试验,发现老化、劣化后ZnO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发生变化、漏电流有增大的趋势.直流老化存在一定的逆老化过程,直流老化后伏安特性曲线发生不对称改变,而交流老化与之相反;冲击老化后伏安特性曲线存在漂移现象;整个
本文从保护溪口旅游景区的设施及人身安全考虑,认为施工方应在认真调查现场的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后,根据被保护物的特点运用综合防雷的观点设计出对该景区古建筑物、古树名木、客运索道的防雷措施,并针对防雷设施的维护提出了建议。
为了研究雷暴云中高温区次生冰晶浓度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和电过程的影响,本文根据模拟个例的地理位置更新了原有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的初始冰晶核化公式;并在模式中的-5℃温度层上均匀播撒了4km*4km*0.5km的四个不同浓度的自然冰晶,对雷暴云各种水成物粒子;起电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播撒浓度下,繁生冰晶与增加的自然冰晶呈现正相关,不同的播撒影响了Hallett-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