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藏超低含水饱和度形成模拟及其意义

来源 :2013中国力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l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川渝页岩露头岩样,采用气驱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成藏过程中含水饱和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结合川南页岩地质特征,建立了生烃排注的地质模型,提出了气携液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页岩气藏的成藏过程有利于页岩超低含水饱和度的形成,热裂解气携液作用,裂缝和高温环境加速了含水饱和度降低过程;页岩气藏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超低含水饱和度增加页岩吸附能力,延伸可动孔喉范围,提高气相传质能力,但在工程作业过程中加速水相渗吸速率,强化水相滞留效应,使页岩气藏水相圈闭损害潜力更大.
其他文献
致密砂岩气藏是当前非常规气藏开发的主力军,具有渗透低,孔喉微小,毛管压力高,超低含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发育等特征,易发生水相圈闭损害.界面修饰可通过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为"气润湿"调控或提高流体渗流能力,预防相圈闭损害.
会议
根据多孔介质的统计自相似的分形特征,采用分形理论和毛管束模型研究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气液两相渗流过程,推导了相对渗透率的解析表达式并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讨论了多孔介质的微结构参数(孔隙率,分形维数)对于其渗流特性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当前分形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均质多孔介质的几何结构并且合理预测其相对渗透率.
会议
探索骨内液体的流动方式一直是研究骨内力传导和力-电传导的首要前提.建立了骨的多孔介质弹性力学控制方程.并以4种不同边界条件的骨单元(骨微结构)理论模型为例研究了其内部孔隙液体压力的分布及流动行为.该骨单元(中空圆柱体,横观各向同性)模型的解析解可为其他相似的多孔介质弹性材料参数的实验测定及相关油井渗流/开采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会议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典型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有效应力下完全饱和地层水71块致密砂岩样品的电学参数.结果表明,岩样电阻率随有效应力增加而变大,且与常规砂岩相比,致密砂岩电学性质受有效应力影响更大;随有效应力增加,岩性系数a增大,地层胶结指数m减小,原地有效应力(25.86Mpa)下a和m分别是常压(3.5 Mpa)下的2.7和0.7倍;高有效应力状态下,电阻率达到稳定值所需测试
会议
基于破碎岩体孔隙结构,流体在孔隙中流动弯曲流线,构造破碎岩体非线性分形模型,研究高速非达西渗流的流动机理.对单根流动通道,提出毛细管和孔喉相结合,建立非达西因子和孔隙度,颗粒的大小,形状,孔喉比的函数关系,量化各种因素对非达西渗流的影响,得到非达西因子的解析表达式.
会议
The composite barrier system consisting of compacted clay liner (CCL) beneath a geomembrane is extensively used in modem sanitary landfills to obsolate the leachate from the underlying aquifer.Since t
会议
选取川西露头和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岩样,开展了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有效应力、流体pH值和矿化度对致密砂岩水相渗吸的影响实验,并利用致密砂岩矿物性质,应力敏感性及流体敏感性等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致密砂岩水相渗吸的控制机理.研究认为致密砂岩气藏作业流体优选提供了重要基础.
会议
在借鉴了前人最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平板间有多孔介质夹层结构下的泊松流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采用谱方法对两平板间有多孔介质夹层结构下的耦合线性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
会议
通过与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对其生产的岩心驱替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iniMR进行了二次开发,消除了夹持器和岩心围液的影响,优化了核磁共振序列,在解决了仪器对信号干扰的系列问题后,成功采集到了天然岩心内流体的信号;观测了水驱油岩心流动实验的整个过程,采集了驱替中流体的NMR-T2谱,以及MRI成像信号;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参数优化,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叠加成像,获取水驱油过程中流体的分布图像.
会议
基于气体滑脱效应机理,对比分析了行业标准法,液测速敏转换法,二次气测速敏法,反推法等,明确了目前评价气藏速敏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分析了速敏评价方法对裂缝性低渗-致密储层的适用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