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来源 :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聚乳酸乙醇酸微球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以缓冲液为介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微球的体外降解;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给药部位的病理切片,评价微球的体内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乳酸乙醇酸微球在体外,6周降解百分率超过80%,在体内6周可降解完全;给药部位病理切片观察,仅见轻微炎症反应,未见病理变化。结论:聚乳酸乙醇酸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其他文献
目的:统计我院2004~2006年生化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生化药物使用的特点和趋势,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方法计算我院生化药物的用药频度。结果:最常用的生化药物为多肽和蛋白质类,其次为氨基酸类;我院2004~2006年生化药物消耗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生化药销售金额占当年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8.34%、9.1
目的:研究司帕沙星分散片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交叉口服单剂量司帕沙星分散片(受试制剂)和司帕沙星普通片(参比制剂),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二种制剂在人血清中的司帕沙星浓度。使用SPSS软件对各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司帕沙星分散片和司帕沙星普通片的AUC,C,t分别为(48.11±4.04)h.μg.mL,(1.51±0.16)μg.mL,(1.86±0.15)h和(47.12±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之所以能应用于药学研究,是因为理论和实践都证实了标记物与标记前体(即受试药物)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行为。本文对I标记示踪技术在新生物制品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某些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作一些探讨。
国际范围内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在为中药现代北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更容易为西药的创新研发提供方便的手段,因为西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基础比中药要强大得多。系统生物学对分子网络包括基因网络的深层把握将自动把西药的设计引向配伍的道路,而配伍西药可能就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终极目标。所以说中药现代化其实面临着潜在的巨大危机。如何化不利形势为有利形势,需要中药现代化的决策部门在战略战术上提出及时的应对方案。需要
bcl-2是一种抗凋亡基因,可阻断凋亡性死亡。体外实验发现,它可部分通过阻断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释放来发挥抗凋亡作用。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研究提示,Bcl-2蛋白位于核膜、内质网及线粒体膜上,而不是在细胞内的一些其它的亚细胞器膜上和细胞膜上。Bcl-2蛋白在胞内的功能有很多方面,包括使钙离子的转运得以平衡、调节离子内流,抗氧化,阻断细胞色素C,阻止AIF释放,抑制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mm,5Micron)。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回归方程分别是:Y=0.00022
目的:研究中药壁虎炮制品与鲜品在体内及体外的抗肿瘤活性,比较两者的活性强弱。方法:体外试验采用MTT法,检测并比较壁虎炮制品和鲜品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及对细胞的作用情况;体内试验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动物模型观察比较两者对实体肿瘤的抑制作用情况。结果:在体外试验中,壁虎炮制品和鲜品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分别为19.02mg/ml、14.12mg/m1;体内试验中,两者最大抑瘤率分别为
目的:观察龙葵碱对HepG2细胞内caspase-3及Bcl-2蛋白含量的影响,阐明龙葵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和Bcl-2蛋白含量,并对二者在细胞内的位置进行定位。结果:龙葵碱能够显著升高HepG2细胞内caspase-3蛋白含量,降低Bcl-2的含量,并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caspase-3蛋白和Bcl-2蛋
目的:建立模拟在体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并评价其形态、功能,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跨血脑屏障特性研究提供体外实验的模型依据。方法:将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VEC)、大鼠C6胶质瘤细胞分别接种于涂有明胶的Transwcll多聚碳酯膜内室和外室,进行非接触双室共培养,建立细胞培养基础上的
目的:研究酶法提取川芎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时间,温度、pH值、酶加量四个因素对提取川芎多糖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纤维素酶、复合果胶酶提取川芎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0.15%,复合果胶酶6%,pH值3.5,时间150min,温度60℃;正交实验得到川芎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0.15%,复合果胶酶10%,时间210min,pH值3.5,温度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