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辉岩中常用温压计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来源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blo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有效的温压计合理的计算变质岩各期次的温压条件是正确标定造山带P-T演化历史和解释构造演化历史的前提.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的变质演化历史引起了许多地质学家的重视.多种温压计已经广泛应用于榴辉岩温压计算之中,这些温压计算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对同一地区的榴辉岩运用不同的温压计所计算出来的温压相差很大(e.g.Banno et al.,2000);2)对同一露头的榴辉岩运用同种温压计所计算出的温压有较大差异,如含硬玉成分较低(Jd<0.5=的榴辉岩和硬玉成分较高(Jd>0.5)的榴辉岩(e.g.Zhang et al.2000);3)同一地区的榴辉岩计算的峰期温度范围太大(甚至超过200℃)(e.g.Caswell et al.,1997;Nowlan et al.,2000;Ota et al.,2004);4)在计算榴辉岩峰期温度时应用不同的Fe<3+>估算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傅斌等,1998;Zhang et al.,2003).实际上,任何一种温度计和压力计都不能在所有的范围内适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温压计进行计算是解决以上问题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予以讨论.
其他文献
本文对郯庐断裂带南段构造岩特别是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中的糜棱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详细的显微-超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对强烈构造变形的岩石进行了单矿物Ar/Ar年代学测定.5个糜棱岩样品的Ar/Ar测定结果表明,构造变形的时代集中在98Ma-114Ma之间,可能代表着郯庐断裂带在白垩纪大规模平移年代学证据.
经过深入的研究,从太行山地区的原阜平群中解体出了大量的灰片麻岩(TTG),并将其余地质体划分为阜平岩群、湾子群以及龙泉关构造杂岩带.对这些地质体的时代已有过许多研究,其中刘敦一等(1984)和伍家善等(1989)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大体奠定了本区的年代框架.近年来程裕淇等(2000)、吴昌华等(2000)、关鸿等(1998)、孙敏等(2001)、刘树文等(2002)和Zhao G.C.等(2002
片麻岩是苏鲁-大别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它们占了整个基底出露面积的90%以上,由两大类岩石构成:一类为花岗片麻岩类,包括奥长花岗质、二长花岗质、碱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以及英云闪长质等多种类型,对其成因尽管有KO交代斜长片麻岩及部分熔融或深熔之说,但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它们是由晚元古代的花岗质侵入体变质变形而来.另一类即通常所指的副片麻岩,一般认为是由表壳岩变质而来.岩性主
最新的研究表明,石炭纪时,天山古生代洋盆已经关闭,天山造山带进入到造山期后裂谷拉伸阶段并伴随着大规模的裂谷火山岩浆作用.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厘定巴音沟蛇绿岩形成时代,是确定该蛇绿岩的形成环境,研究天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地质问题.
研究区位于松辽平原东缘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线以东至中朝、中俄边界.构造环境隶属西伯利亚古板块和中朝古板块以及之间的中亚造山带东端,中、新生代处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为由多个微陆块及其造山带所包围的复合构造区.研究区构造作用十分复杂,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复合构造区.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以及叠加的程度不同,其构造形式和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予以讨论.
中国东部沿海分布一系列A型花岗岩,它们可以从岩石化学角度分为碱性和铝质两个亚类,其中福建魁歧、浙江青田和桃花岛、以及山东崂山花岗岩为典型的碱性亚类,而附件新村和乌山、浙江普陀山和苏州花岗岩则为铝质亚类,它们之间不仅存在岩石化学以及主要造岩矿物之间的显著差异,而且所包含的副矿物的种类或同一种副矿物的矿物化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根据变形类型和岩性特征,桐柏地区可划分出6个构造单元.从南向北依次为:(1)桐柏片麻岩隆起带(TGR);(2)鸿仪河-罗庄榴辉岩带(HLE);(3)毛坡-胡家寨火山岩带(MHI);(4)周家湾复理石带(ZFB);(5)杨庄绿片岩带(YGB);(6)董家庄大理岩带(DMB).本文讨论其年代学.
大别山双河含柯石英硬玉石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已经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了研究,其显微测温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包裹体在较低的密度再平衡.由于在岩石抬升过程中外部压力的迅速减小,流体压力超过围压,包裹体可能爆裂.但是,在光学显微镜下未观测到再平衡过程中包裹体爆裂的证据.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分辨率(线分辨率和点分辨率分别为0.1nm和0.2nm)远远高于光学显微镜,可用高分辨率详细观测流体包裹体的结构和化学的
华南陆块地处欧亚大陆东缘,濒临西太平洋,由华夏和扬子陆块组成,经历了Columbia超大陆、Rodinia超大陆、Gondwana大陆、Pangean超大陆及欧亚大陆形成与演化的多期构造运动.晚古生代以来,华南陆块受到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尤为复杂,特别是早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岩浆与沉积作用响应在全球中生代构造中独具特色.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梵净山区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是武陵山系西南段最高大的山体,峰高险峻、层峦叠障、气势磅礴,景观奇特.该区出露有保存完好、发育较全中、新元古代地质记录,是上扬子陆块晚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深入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地球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