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境教育及其管理规划制定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是强调人与其环境关系的一种教育过程.藉由教育过程,使全民获得保护及改善环境所需之伦理、知识、态度、技能及价值观.这项过程著重观念的澄清和价值的形式,其目的在发展、了解和重视介于人类、人类文化及其生物、物理环境间合理的对待关系,或是一种"新伦理".因此,环境教育可说是达成环境保护目标的一个根本方法,它包含了:(1)关于环境的教育(Educa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2)从环境中教育(Edu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和(3)为环境而教育(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等三个主要部分.环境教育的工作,不但是针对孩童和一般民众,也应针对管理人员、工程规划师,甚至政府决策官员,因此环境教育的对象是全民的;就实施时程而言,则是终身的教育.环境教育实施的方式,又可分为:(1)针对学生、制度化实施的学校教育(或称正规教育);和(2)针对社会大众、利用不同传播媒体与方法的社会教育(或称非正规教育).环境教育并不是一门单独学科,而是一种观念、态度、认知、技巧、智慧与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因此可融入不同学科中施教(邱文彦等,1993).
其他文献
该文分析指出了已有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公平分配”规则中隐含的不公平性,利用环境冲突分析理论,建立了关于公平的公理体系,设计出了满足公理体系的排污总量公平分配规则。研究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对印刷、包装业的印后精加工的要求,提高到应运用先进的工艺、无毒害的原材料,生产出有利人民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洁净的产品的新
本文作者十年前提出的"(各类)污染源及其排放与对环境不利影响最小化[Minimization of the source(s)as well as emissions and adverse effects to the environment]"之环境
人类社会要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迅速改变那种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同时又破坏环境而维持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走环境和发展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文介绍国际化大都市的环境指标与上海市目前的差距,介绍环境与发展的库茨涅茨曲线及上海的现状与趋势,以及跨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目标及环境管理手段创新.
近年来工业区大量扩张,使得对环境品质造成威胁的污染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尤其为了推广可持续(永续)发展的理念,有关工厂生产制造部门如何经由减废、污染物减毒、资源回收、
遵循一般MIS系统设计的原理,着重针对区域环境管理的业务体系,充分利用GIS与一般MIS的特点,提出了在大型网络环境下,地区级城市环保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概念,分析了系统应具备的主
该文对海峡两岸环境管理模式和环境管理体制及环境法律制度开展比较研究,分析两地解决处理环境管理的方法及存在差异的根源,探讨各自在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环境保护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