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抗凝治疗对失血量的影响

来源 :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术后接受抗凝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进行分析,讨论抗凝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6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术后抗凝开始时间与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2h、18h、24h开始抗凝治疗组的平均失血量分别是894ml、827ml、753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75岁年龄组的平均失血量是750ml,>=75岁年龄组的平均失血量是899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2h-24h内,较早开始抗凝有增加失血的可能;同时,高龄也是增加失血量的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脉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17例胫骨骨折术后早期感染患者.其中本院12例,外院5例.所有患者中,
会议
  目的 分析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从而为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治疗选择提供临床根据.
会议
  目的 对比分析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48例行外侧人路
  目的 比较髌骨骨折选择两种不同的切口对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8年4月至2013年12月,将收治髌骨骨折行切复内固定术13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6
会议
  目的:探讨桡骨小头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桡骨小头骨折根据临床情况随机分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和克氏针内固定组.依据Broberg and Morrey肘功能评定方法[1],
会议
  目的:评价使用两种不同的低切迹桥接板(Darco((R)BOW和Newdeal((R))BOP板)技术治疗58例72足严重拇趾外翻畸形的中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两
会议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45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人均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 术后膝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对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之间转子间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肱骨近端隐匿性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25例均获得10~23(13.7±4.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