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大汉,北有强胡”——兼及匈奴文化及其文化体系的考察

来源 :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ic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贯穿于两汉王朝历史始终的是以汉王朝为中心的农耕文化圈和以匈奴为主体的草原游牧文化圈的对立、对抗,这种对立与对抗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着中国历史格局的变化。
其他文献
从 1 993、1 995、1 996和 1 999年太湖流域的水情和灾情的比较 ,说明在建中和已建成的治太工程在防御 1 999年洪水中适时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大减轻了流域的灾害损失 ,取得
@@面对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鄂尔多斯市委提出实现“一市三区一百万人口中心都市的发展目标。市政府坚持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为鄂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属于内蒙古高原的延伸部分。以鄂尔多斯命名的行政区域处于东经106°4240〃至111°2720〃,北纬37°35'24〃至40°51'50〃。其西、北、东三面由黄河环
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的主要产区 ,自然资源优越 ,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1 996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 66%,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 63.7%.然而 ,地
@@中国北方草原历来就是“行国”和“居国”政治与经济往来的历史走廊。《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一所谓“行国”虽是西汉时乌孙等西域诸国
会议
综述和分析了长江流域洪灾后相关疾病的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其表现为 :( 1 )洪灾后 ,各类疾病的流行主要集中于中期. ( 2 )洪灾后通常疾病谱系的构成是以腹泻症、感冒、皮炎、
@@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早已熟稔于人们的心脑,而“草原文化”却还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概念。奎曾的论述或许可作为一家之言:“当我们阐述草原文化时,指的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历代北方
会议
救灾与社会救济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放救灾救济款又是救灾救济工作的重要手段.管好用好救灾救济经费直接涉及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民政对象的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市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蒙元王朝是指公元1206年至1368年由蒙古统治者建立的封建政权。
<正>匈奴族是第一个统一我国北方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匈奴王朝与秦汉王朝对峙,匈奴遗民直到南北朝时期还在建立自己的政权。北匈奴西迁后,对欧洲产生了震荡性影响。匈奴在中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