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快淬法制备NdFeB纳米晶复合永磁合金

来源 :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计算表明,纳米Nd2Fe14B/α-Fe复合永磁材料的磁能积可高达400kJ/m3,有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永磁材料.但实际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性能与理论值相差很大,主要原因就是材料的实际结构远没有达到理论模型的要求.熔体快淬法是制备纳米复合永磁材料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磁性能与许多工艺参数有关,其中快淬速度Vr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最大.本文研究了快淬工艺和添加元素对Nd2Fe14B/α-Fe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结构和磁性能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在轴承淬火过程中采用空气冷却器冷却淬火介质的工艺方案,所排放的热空气直接用于干燥轴承滚珠.它开辟了一条热处理过程热能充分利用的新途径,比通常尾气直接排入大气的空气冷却器提高热效率30%以上.
本文研究了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不锈钢表面等离子喷涂NiCrAlY+(ZrO2+Y2O3)热障涂层的耐蚀性能.不锈钢表面经等离子喷涂处理后,耐蚀性能显著提高.等离子喷涂涂层由底层NiCrAlY和面层(ZrO2+Y2O3)组成,厚度约为300μm,表面显微硬度最高达到1000HV..利用XRD和SEM检测了涂层的相结构和显微形貌.用电化学腐蚀仪检测了涂层的耐蚀性,腐蚀溶液为1.0mol/L的稀硫酸,结
非蒸散吸气剂已经在封离真空管或需要控制气氛的装置里广泛应用了多年.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之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了一种钛基烧结体非蒸散型吸气剂.它优良的室温吸气性能和适中的激活温度可以避免高温条件下对管器件的热损伤.同时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可以应用于条件要求苛刻的环境下.此外,还可以灵活制成多种不同形状的产品.本文研究了钛基吸气剂在三种不同激活工艺下的室温吸氢性能.结果表明,此吸气剂在低温激活有良好
本文对以(Ni/Al+Al)为底层,以Al2O3为工作层的陶瓷层,经后氧化处理得到的Al2O3涂层,在5%HCL内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后氧化Al2O3涂层的耐蚀性较一般Al2O3涂层提高2倍以上;后氧化处理使涂层内单质Al、Ni转变成Al、Ni的氧化物,从而改变涂层的成分和结构,改善了涂层的耐蚀性.
在本文中采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异氰酸酯和二乙醇胺对介孔材料SBA-15表面进行了超支化接枝改性.利用小角X光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测试方法对超支化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为介孔材料表面改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
本文研究了采用机械团聚法将微米级原始粉体(Fe2O3和Al)制成适于等离子喷涂的复合粉体,制备纳米涂层.试验表明:粉体中的Al含量影响体系的反应程度,发现Al含量增加尽管提高了粉体的反应程度,但Al含量过高会使涂层组织变得粗大;当Al含量为30wt%时,可得到较理想的涂层.通过对反应合成涂层的SEM和XRD检测发现:涂层具有复杂的相组成,形成了以层状FeAl2O4尖晶石和Al2O3陶瓷为基体、金属
采用反应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在低碳钢基体上喷涂Ti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TiN涂层的物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TiN涂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TiN涂层的显微硬度.研究发现,TiN涂层组织主要由TiN及少量的钛的氧化物组成,TiN涂层的晶粒为纳米和准纳米级.TiN涂层为典型的层状结构,TiN涂层的压痕形状规则,周围无开裂,TiN涂层的加工硬化程度随施加载荷的增大而降低,说
通过zwick万能拉伸仪对镀锌层进行单向搭接剪切实验,得到镀层的剪切强度,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搭接镀层的横截面,发现镀层基本上整体与基体分离,采用EDS和X射线衍射对镀层剥离后试样断裂面进行定性分种析,发现断裂面上只有Γ1(Fe22Zn78)相和α-Fe相,这说明镀层剥离后,唯有Γ1相残留在基体表面,镀层断裂在Γ1相与基体的交界处.定量分析残留Γ1相,发现残留Γ1相的比例越大,镀层的剪切强度越高.
本文对ZL211A新型热强铝合金T5态的-70℃~300℃高温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拉伸试样的断口.试验结果表明:随试验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相对延伸率先升后降再升高,250℃时最低.铸造状态的光学组织为沿晶界分布着网状的T(Al12Mn2Cu)相和θ(CuAl2)相,固溶处理后,晶界θ相溶解,而T相在α晶内呈颗粒状
通过混合盐法成功制备了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ZL101复合材料.SEM观察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原位自生TiB2颗粒分布均匀,其最大尺寸在500nm左右,平均尺寸在200nm左右.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颗粒与基体之间界面结合良好、干净,无任何杂质相的存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较基体合金抗拉强度提高了35MPa,屈服强度提高了42MPa,弹性模量提高了17GPa.材料的阻尼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