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逻辑的武汉市就近半城镇化机制解释

来源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市乡村人口长期保持就地半城镇化的状态,自下而上的动力不足。本文旨在深入挖潜宏观表象背后的“内生秩序”,以家庭为切入点把握微观主体的微观决策与行动逻辑;在此基础上将微观逻辑与宏观环境相结合,形成更加系统性、在地化的机制辨析与政策建议。前期笔者随研究团队对武汉市远城区全部65个镇(街、乡、国有农场)的城镇化调研,为本文形成真实有效的一手数据支撑。本文首先对武汉市乡村家庭的微观逻辑形成理论总结,总体导向维持低水平稳态的半城镇化现状,以代际分工为主导维持兼业的家庭经济发展模式,以就近择业和降低日常标准重点支撑子女发展。进一步,从劳动力就业载体选择、乡村农业生产与居住、日常生活圈与公共服务供需关系三个方面依次展开,由前文总结的家庭逻辑出发,结合宏观实际对就近半城镇化的机制特征进行辨析。进而,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呈现了本地乡村人口的内生机制,一定程度揭示微观家庭逻辑与宏观政策导向之间的诸多不匹配,并对武汉及中西部地区引导就近城镇化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关于人口老龄化方面的研究已相当丰富,但专门的乡村老龄化研究较为少见.事实上,乡村发展与乡村规划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不管是乡村发展还是乡村规划,乡村人口老龄
会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发展。乡村发展急需转型,作为城镇化较为成熟的上海,其郊县乡村这一需求尤为明显。乡村如何通过转型更新来保持乡村活力,逐步实现新型城镇
  本文针对目前在城市扩张征地过程中由于拆迁补偿方式不当引发的社会问题,强调了保障农村拆迁户的可持续生计对于社会公平正义、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性,继而通过引入“可持续
会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居民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和对周边环境要求的提升,导致了近年来邻避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谈判是民主环境下解决邻
会议
  跨行政区域的合作共建园区已经成为国内城市建设以及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为例,对目前国内共建园区发展的成效、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共建园区
会议
  创新环境下新兴创新产业寻求与之适应的城市空间,与此同时处于城郊区域的传统产业空间面临转型升级并不断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在这样的多元异质性空间发展过程中,城市政府
  通过分析多规的作用方式,可知多规的问题以及改革方向,均处于政府纵向职能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政府纵向职能改革,地方政府被赋予更多的事权,同时通过对本地部门的联合,更加统一
  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低成本、注重协作与分享等为特征的众创空间在各地方兴未艾,为日益增长的创业者、自由职业者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本
会议
  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作为城乡规划管理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我国不少城市已开展了有益实践,并得到中央政府的肯定与鼓励。然而,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在法律中尚无规定,实践中存在
会议
  安徽省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区域内经济呈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在县一级更加凸显。基于对皖北三个代表城市的研究,试从中微观研究的发现为着眼点,拓展观察范围,通过必要的数据分析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