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远端两侧逆行穿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肱骨骨折

来源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_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儿童肱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中,采用肱骨远端两侧逆行穿弹性髓内针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行肱骨骨折弹性髓内针固定时,发现顺行穿针和单纯外侧穿针手术操作困难,易引起进针点之间皮质劈裂、针体缠绕和尖锥打滑引起副损伤等问题.我科对进针点进行改进,选择肱骨外上髁和肱骨内上髁骨突前方为人针点,进行骨折内固定.从2010年11月开始科室开始在手术中应用这个方法,到2012年9月共观察7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11.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肱骨中下段4例,肱骨中段1例,下段2例,横形骨折1例,斜型和螺旋型骨折6例.结果:本组7例,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6-22个月),7例均一期愈合,肩、肘关节功能均与健侧对称,无感染,无尺神经损伤,无医源性骨骺损伤.结论:在肱骨远端两侧进针,使手术操作更为简便,进针容易,不易发生骨质劈裂,不易出现针体缠绕,能让每根弹性髓内针产生对称的三点支撑,充分发挥弹性髓内针的固定优势,骨折愈合后内固定取出容易.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在经皮可扩张通道下(Quadrant系统)短节段单侧动态非融合K-ROD系统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侧减压髓核摘除、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组以单侧K-ROD系统固定,对照组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所有病例均选择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以单侧腰腿痛为临床表现;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MRI的转归趋势.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7月颈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方法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疗效并在半年后复查MRI,观察突出组织大小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有效率达95%,测量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以后MRI椎间盘组织大小改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能使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translaminar facet screw fixation TLFSF作为一种重要的腰椎固定方法,大量地应用于下腰椎病变的固定融合治疗.通过对腰椎椎板关节突的解剖及影像学研究,本文设计了一套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瞄准器,同时在获得生物力学实验支持的基础上,进行了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应用,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采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小
目的:对使用加长骶髂螺钉和普通骶髂螺钉固定双侧骶骨纵行骨折的折断风险进行比较性研究,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Tile C型骨盆损伤(双侧骶骨纵行骨折)模型,分别模拟加长和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共7种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对模拟站立位状态下两种骶髂螺钉的最大应力和应力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螺钉最大应力:总体而言,①无论加长骶髂螺钉还是普通骶髂螺钉,单独S1层面固定的最大应力值最
目的:分析股骨锁定钢板、空心螺钉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股骨锁定钢板、空心螺钉与全髋关节置换3种方法治疗1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临床资料及疗效.其中股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57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51例,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全髋置换组)90例,经复诊及
目的:探讨使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结合大粗隆板缆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23例;年龄71 ~ 92岁,平均82.6岁.按改良Evans-Jensen分型:Ⅲ型11例、Ⅳ型25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分级:Ⅳ级9例、Ⅲ级12例、Ⅱ级
目的:比较三针锁针外支架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2010年4月,我科采用锁针外支架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与PFNA作对比,对两组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共1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3.5)个月,三针锁针外支架价格便宜,其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较PFNA少,骨
目的:比较TEN与骨圆针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成人肱骨干骨折67例,32例采用TEN内固定,35例采用骨圆针内固定.结果:2组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SS肩关节评分系统,肘关节功能评定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2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71
本文介绍了科研的定义以及临床医生开展科研取得的良好结果,并从临床科研的基本条件和临床工作中的科研选题两方面探讨了临床科研的具体工作方法。
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元月间,运用"金针撬拨法"治疗跟骨骨折120例,取得满意疗效,优98例,良19例,差3例,总优良率占97.5%。“金针撬拨法”的主要特点为能Bohler角及塌陷的关节面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好,因而能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减少了关节僵硬、足弓变浅、足跟加宽、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的发病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