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失范性休闲空间研究:缘起、现状和展望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范性休闲空间是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的新兴研究领域。本文在简述国外城市失范性休闲空间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国内失范性休闲空间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也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空间特征研究、空间形成过程研究和空间影响机制研究等方面。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向应为:关注点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到精神空间,关注空间中的人本因素,重视基于中国国情的失范休闲空间的探讨。
其他文献
写生旅游是古村落旅游开发中极富特色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构成了研学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国知名写生基地黟县古村落宏村、屏山村为例,在大量实地问卷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古村落旅游地写生游客满意度评价的内容和维度,识别了影响写生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子.研究发现:①黟县古村落写生客源地来源广泛,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写生人群以高等院校大学生为主、其他写生群体为辅,以
本文以西北地区315个县(市)为研究单元,以2003、2008和2013年的县级行政单元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矢量化地图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下的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空特征和分类.研究表明:①西北地区县域脆弱性的区域差异显著.形成了以西安、银川、兰州、西宁和乌鲁木齐为重要轴点的低脆弱带,且呈逐渐加强趋势.各省会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白俄罗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中白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备受瞩目。中白双方自建交以来,相互贸易关系增长了近百倍,2005-2013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白商品贸易呈现贸易顺差趋势,且双方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电子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中白两国在白俄罗斯境内合作建立的中白工业园,不仅
生态资产评估是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进行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生态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德清县实际情况,构建了县级生态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了县级生态资产评估的技术路线,探讨了中亚热带地区县级生态资产评估参数的设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中亚热带地区的县级生态资产评估,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借鉴.结果 表明,德清县的生态资产占GDP的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当代中国的首都,近年来,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屡创新高,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特别是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后,旅游市场空前繁荣,旅游业逐步成为推动北京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结构的转变,旅游发展对于超大规模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要求愈加迫切。在对北京市旅游总收入和游客住宿、购物及餐饮等主要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北京市旅游经济竞
区域双核结构现象最早由陆玉麒于1996年提出,后经不断完善,遂逐步成为一个较为成型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所谓双核结构,是指某个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及其连线组成,由于兼具了中心城市的中心性和门户城市的边缘性,所以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率的空间结构现象。从形成机理看,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是内外两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所谓内力驱动,即是城市对所在区域的带动力或所在区域对城市的支撑力,这种力量要求城市位
丰富的自然资源未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反而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一违背经济学常识的现象,就是资源诅咒。本文基于小尺度区域视角,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探讨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资源诅咒效应,分析资源诅咒现象及其传导机制,以期为该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结果 表明:以庆阳为代表的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存在着较强的资源诅咒效应,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未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
产业生态系统作为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形成的复杂系统,资源代谢是其功能运行的重要保障。从代谢角度而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资源代谢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耗竭以及代谢结构的紊乱和失衡,因此,科学评估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代谢及其环境效应为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及有效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物质流、投入产出分析和生产矩阵分析方法,建立以物质、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作为产业群落、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具有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系统演化特征。产业生态系统时空演化研究是揭示人地关系进而实现人地优化调控的核心理论与重要方法。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区典型产业生态系统为研究案例,通过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多尺度表征指标体系和演化模型,探析了东北老工业区产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强度,揭示了产业生态系统演化在不同空间
陆路高速交通的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的可达性水平,“时空压缩效应”愈来愈显著,探究高速交通的可达性时空演变规律对我国交通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沪苏浙皖25个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三角地区1995、2005、2010、2015、2020年的区域可达性的时空演变,结合高速交通可达性提升率和高速交通可达性贡献率,在控制某一交通发展现状的条件下,探讨不同时期高速交通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速交通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