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胸椎后路半椎弓根置钉入路的生物力学实验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中上胸椎半椎椎弓根置钉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可靠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安全参数。方法:从尸体标本上应用半椎弓根置钉入路固定,对固定好的中上胸椎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测试方法采用应变电测试验技术。测试固定好的标本的抗压强度、扭矩与转角关系曲线、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
其他文献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累及人群广泛,主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双下肢麻木,疼痛,相应节段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症状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虽然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手术术后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优良率不容乐观。
OBJECT There still exists controversy on whether the posterior-only surgery can be done on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tuberculosis at the CTJ combined with huge paravertebral abscesses.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诊断治疗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方法和转归。方法:2007年9月~2012年8月,对39例PVNS(PigmentedVillonodularSynovitis,PVNS)行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36例为全镜下手术,3例附加膝关节后方的辅助切口。其中30例弥漫型术后行外放疗,9例局限型未行放疗。
目的 分析、讨论使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及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 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对胫骨Pilon骨折病人使用更高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骨科收治的6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将施行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分步延期切开内固定术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治
目的:分析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特点,探讨中医体质分型与患者年龄、病程、WOMAC评分、BMI的相关性,为个体化、综合化防治中老年KOA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亚急性、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在不同体位下的疼痛的对照研究,探讨该术式对不同类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连续1148例骨质疏松骨折需手术患者,根据病史≤2周或≥3月,分成急性、亚急性、陈旧性骨折三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综合评估不同体位时
[目的]对比强直性脊柱炎和骨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6例(72髋),其中20例(40髋)患者双侧髋关节完全骨性强直(A组),16例(32髋)患者髋关节僵直,仍存在一定关节活动度(B组)。对照组(C组)为同期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24例(48髋)。所有患者均分期进行双侧全髋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伤口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方法 自2012年9月至20015年5月,我们对18例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得出以下主要原因:①手术切口的设计不合理;②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当;③手术中的操作方法粗暴;④术后伤口的观察处理不当;⑤围手术期的处理不当。伤口不愈合的类型及处理。
[目的]探讨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hematoma,SSEH)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体会。[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患者,分析SSE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
目的 探讨应用腘窝中间皮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截肢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腘窝中间皮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截肢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共4例。结果 术后4例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裂开,经清创缝合后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