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DNF及其调控miRNA的影响

来源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so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的细胞及动物研究显示,在与抑郁的发生及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的脑神经生长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过程中,miR NA-124、miRNA-132、miRNA-134可能对其蛋白表达量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检测初诊未用药抑郁症患者及(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及其调控因子miRNA-124、miRNA-132、miRNA-134,探讨抑郁症及西酞普兰治疗对外周血浆BDNF及其调控miRNA的影响,探索抑郁症可能的外周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及其与各自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比较60例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0例单相抑郁(单相组)以及5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的脑诱发电位P300;偏相关分析患者组P300与其临床特征及功能的相关性。
会议
目的:对不同年龄起病的首发成年抑郁症患者全脑灰质体积进行比较,探索不同年龄起病首发成年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差异,探究不同年龄起病的首发成年抑郁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未服药成年抑郁症患者101例(年龄18-60岁),根据起病年龄将患者组分为成年早期发病组(18-29岁),中期发病组(30-44岁)和晚期发病组(45-60岁),选择91例年龄、性别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连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早期对首发轻中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膝下前扣带回(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sgACC)功能连接的影响,初步探讨CBT对MDD患者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对18例首发未服药轻中度MDD患者及相匹配的
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持续扩大。网络成瘾严重影响网络使用不当者的身心健康,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情绪、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在网络成瘾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既往研究角度局限于脑结构变化或任务态大脑激活程度的差异,缺乏对特定神经网络内脑区间功能联系的评估及功能异常与结构异常的整合。杏仁核-皮质系统在情绪和认知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鉴于网络成瘾对情绪管理和认知控
Bipolar disorders (BP) are characterized by a mood fluctuation, ranging frommania to depression.Current BP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valuation mainly relies on professionalsinterview and patients self-
目的:5-HT3受体参与了学习、记忆、情感等精神疾病相关症状的表达,国外研究已证实HTR3A,HTR3B的三个多态性位点rs1062613,rs1176744,rs3831455与双相情感障碍有一定的关联性。而重复的试验缺乏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在不同人群中往往得到不一致的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HTR3A及HTR3B受体TagSNP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双相障碍Ⅰ型易感性的关联性。
会议
目的:探讨APOE、5-HTTLPR/rs25531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相关性。方法:收集广州惠爱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124人,对入组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神经精神问卷(NPI)测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测定APOE基因型,用基因测序技术对5-羟色胺转运体(5-HTT)启动子区基因多
目的:缺陷型精神分裂症(DS)是以原发性阴性症状为主要特征,且持续存在。研究认为DS是精神分裂症(SCH)的一种独特亚型,预后差,神经认知功能受损明显。选取这一表型作为研究对象可能能够降低疾病的高异质性。本研究主要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DS患者,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正常个体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microRNA-132是一种生物内源的非编码小RNA,在与神经相关的组织中高表达,并参与轴突、突触的增殖分化等过程.microRNA-132参与调控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精神分裂症等.既往研究报道抑郁症患者中外周血micoRNA-132水平较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增加,视觉记忆的受损被认为是抑郁症一个主要特点.本研究中作者旨在验证外周血中micoRNA-132的变化,分别探讨未服药抑郁
会议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慢病之一,具有高度遗传倾向,但迄今有关其致病的分子遗传机制知之甚少。虽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解析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本质研究中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发现的高频位点通常只具有微效作用,难以追溯致病变异和揭示功能机制。针对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的研究更有希望发现致病基因,但是国际上这方面的报道很少,国内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