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撬拨支架的改进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来源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传统中医治疗骨折的动静结合原则,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理论,改进原跟骨撬拨支架的设计,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进一步临床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动物足标本16只,从踝关节以上15cm处截下,随机取5只作为正常组,其余标本垂直放于电子万能试验机台上,分级加载,制造Essex-Lopresti关节塌陷型跟骨骨折.将造模成功的10只标本分为两组,5只用跟骨撬拨支架固定,作为治疗组,5只用原跟骨撬拨支架固定,作为对照组.分别用200N力牵拉跟腱、胫骨前后肌、及腓骨长断肌,使足踝部被动屈伸和内外翻,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足踝活动对固定效果的影响.将三组标本垂直放于试验机加载台上加裁,每次增加600N,加栽速率为1.5mm/min,描记位移-载荷曲线.记录屈服裁荷、屈服时足部纵向位移,最大裁荷、足部最大纵向位移,生理裁荷下足部整体纵向位移.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足踝部活动对固定效果无影响,骨折无明显移位,其力学性能可满足正常足的生理活动要求.治疗组和对照组载荷-位移曲线开始时均按一定斜率呈线性升高,达到屈服载荷后呈非线性增加,直至标本和固定破坏.治疗组曲线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曲线最低.最大载荷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部纵向最大位移治疗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另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屈服载荷和屈服时位移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正常组和治疗组在生理载荷600N作用下的足部纵向位移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生理载荷下位移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新跟骨撬拨支架能够纠正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增宽、高度减低移位,恢复塌陷的关节面、Bhlers角,维持足弓,既有整复又有固定功能,完全能满足足部生理活动的需要,其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原跟骨撬拨支架.
其他文献
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治则应遵循以补为主,治法选择相应的益气、养阴、温阳、补血,临床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如《内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面瘫患者中医康复治疗中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58例面瘫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肾功能对CRT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202例在安徽省立医院植入CRT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检测患者的肾功能,通过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评价肾功能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与CRT疗效的关系。结果共入选202例CRT患者,有40例(19.8%)患者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已成为合并心脏不同步者的一线治疗手段.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胃脘痛多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冷热不适有着密切关系,起病多与情志、饮食、起居、外邪等有关.因此在护理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官出血,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李淑云老师系我省名老中医李子质先生的学术思想继承人,多年从事中医教学及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充分了解和认识骨的生物力学在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为解决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肌肉骨骼系统出现的难题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在控制性超排卵(COH)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6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335周期.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制订中医药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通过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理特征是肝细胞炎症、变性、坏死,肝内纤维化,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发展到后期引起肝硬化腹水.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运用化纤保肝方中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