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来源 :第六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古霉素是广泛用于抗感染的糖肽类抗生素,可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生可能出现严重的致死性出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文献,对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探讨TCD在临床上诊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例,应用TC-2021TCD仪及VISART1.5T超导MR装置,分析TCD与头部MRA的结果及两者相符性,了解TCD与头部MRA探查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可能性及相关性,分析TC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1例患者TCD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增高的TCD诊断价值,以及甘露醇的治疗作用.方法:41例ICP增高患者作TCD检查,其中15例作甘露醇治疗前后TCD动态观察,并以12例临床健康者TCD动态观察做对照.结合TCD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ICP增高的TCD特征性改变.结果:ICP增高患者TCD的Vd波幅降低,PI值增高与健康人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甘露醇治疗前后两组受检者TCD的Vd,Vs和Vm均明显增高.ICP增
I类切口手术提倡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ml),追加一个剂量(使用半衰期长的抗生素除外),手术后不再用药。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本文对输液产品包装容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输液产品包装容器市场现状与分布、输液产品包装容器常见问题、非PVC输液软袋优点等进行了阐述。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肝力保胶囊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CE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未涂渍熔融石英毛细管(68.5cm×75μm,有效长度60cm);缓冲液:50mmol/LNaHPO(水:甲醇=4:1,pH=5.5);运行电压:25kV;温度:25℃;检测波长:214nm;内标:氨茶碱。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均能够基线分离,符合含量测定要求。回归方程分别为Y=222.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42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36.9%,革兰阴性杆菌占63.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位居革兰阳性菌前2位,2006年比2005年还有所增长,分别占52.8%和24.0%。金黄
儿童的用药相对成人比较单一,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其对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均与成人有差异。本文总结了2004至2006年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规律和科室分布情况,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及提高科室上报率。方法:对本院收集到的26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位于前3位的是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次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与中药或中成药。抗感染药物中DDDS排居前三位的为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和喹诺酮类环丙沙星。中
目的:通过对本院2005年115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ADR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及用药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4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而ADR引发的组织器官损伤最常见于皮肤过敏反应及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应重视安全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药学本科生的前期理论学习中已经多次涉及该内容,但临床药学教学阶段的侧重点与前期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学工作应围绕临床药学"以病人为中心"原则把学习重心转移到患者药源性疾病的分析、诊断与防治方面。本文总结近年来在药物不良反应教学中的体会,应用典型病例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全面分析不良反应,并提高临床鉴别、处置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既调动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