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性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估方法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的区域性面源污染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估方法,即水环境质量影响指数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洱海流域面源污染区域性防治系统设计研究及总体效果评估上的应用情况。
其他文献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和红茶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白茶与其他茶类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醇类和酯类等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而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酸类、杂氧化合物等未检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是白茶香气的主要成分。
咖啡碱(1,3,7-三甲基黄嘌呤)是茶叶中嘌呤碱的主体成份,摄入过量的咖啡碱会对人体产生短期的负面作用,也限制了以保健和治疗为目的茶和茶制品的摄入剂量。近20年来,国内外系统研究了茶叶脱除咖啡碱技术,开发了溶剂萃取法、热水脱除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理化方法,并开始培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等,尤其是通过基因工程创造低咖啡碱茶叶新材料的分子育种呼之欲出。本文是对该领域的一个综述和展望。
作为茶树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不仅是茶叶的重要风味成分,而且具有抗氧化、抗诱变与防癌、抗心血管疾病、抗紫外线辐射等功效。本文介绍了本课题组有关茶树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组织定位和相关酶学性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儿茶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代谢工程研究奠定基础。
氨基酸的α-氨基能与2,4-二硝基氟苯(DNFB)发生衍生化反应,本试验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反应体系中的氨基酸衍生物(DNP-AA),并测定其在420nm的吸光值,建立了一套茶叶游离氨基酸定量新方法。该法对不同茶类分析结果与茚三酮显色法基本一致,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DNP-AA的吸光值(Y)和氨基酸浓度(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L-茶氨酸:Y=0.9920X+0.0036 (r2=0.9998)和
目的:初步探讨普洱茶对试验大鼠骨密度及骨骼生长指标的影响。  方法:采用10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普洱熟茶、生茶、绿茶低、中、高剂量组(共10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纯净水,0.5g/kg·bw,1.0g/kg·bw,2.0g/kg·bw的普洱茶和绿茶茶汤,进行为期90天的灌胃试验。试验结束后将实验大鼠处死,剥离左股骨,对股骨重量、骨钙骨磷含量、股骨密度等骨骼的生长变化
以抑制率和ICS0为指标,分析测定35份云南省不同地区的茶树资源对PTP1B、SHP-1、SHP-2、HePTP四个PTPs靶标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茶树资源对PTPs靶标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茶树资源73-11对PTP1B、SHP-1、SHP-2、HePTP四个靶标均有很好抑制效果,其抑制率和IC50分别为>92.0%和<5.5mg/ml.
本文通过手采茶成本、机采茶成本、消费者认可价格随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对名茶、优质茶、出口茶未来采摘问题的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对机采的实现不应理解为由于高效率、低价格的某一机型采茶机最终研制成功,更可能的情况是手采成本的快速上升而造成的倒逼机制;从手采到机采不仅仅是采茶方式的改变,应看作包括肥培管理的茶叶耕作方式的改变。
论述了弘扬茶祖文化的意义,提出了湖湘茶馆传承茶祖文化的方式,展望了以茶祖文化推进茶馆业健康发展的前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营销是产品占领市场重要手段。中国茶产业发展目前所呈现的新特点是:茶文化为茶产业构建发展平台,茶产业链延伸为茶业发展拓展空间,学科交叉为茶产业提供发展基础,科技创新为茶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坦洋工夫”品牌建设和福安茶产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谋划运作,用我们的勤劳与智慧,将民族品牌“坦洋工夫”打得更响,为国茶的崛起做出自己的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已成为土壤污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示生物和污染物土壤污染的监测重要工具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环保工作的需要,涉及到蚯蚓生态毒理的相关专业领域越来越多,蚯蚓生态毒理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就目前常见的蚯蚓生态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一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