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袭性蝶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

来源 :2014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六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蝶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霉菌性蝶窦炎2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8例,女14例.年龄45岁-80岁,平均59岁,病史3天至2年.常因头痛、鼻腔异味、脓涕就诊.结果 术前常规鼻内镜检查可见嗅裂脓性分泌物、息肉样变、鼻中隔偏曲.血清变应原检查:总IgE及霉菌呈阳性反应.鼻窦CT显示蝶窦内呈软组织团块影,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部分与窦腔分离;软组织窗可见钙化斑(点),为霉菌性鼻窦炎所特有.霉菌性鼻窦炎病理学特征是镜下可见大量霉菌丝、孢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膨胀海绵填塞获取鼻腔黏液的方法,并对鼻腔黏液中神经递质进行检测.方法 征集健康青年志愿者10名,应用膨胀海绵法获取鼻腔分泌物.将适当大小的膨胀海绵放入鼻腔,膨胀海绵取出后应用生理盐水浸泡,离心后的液体应用于神经递质检测.应用Luminex 100检测系统对标本中的神经递质进行检测,包括P物质(substance P,感觉神经分泌)、血管活性肠肽(VIP,副交感神经神经分泌)、神经肽Y
会议
目的 随着鼻内镜技术及相关设备和材料的发展,经鼻内镜手术的范围已经从中线逐渐向侧方扩展,并已经有处理咽旁间隙,岩尖区域和颈静脉孔区病变的报道.然而仍然没有完善的明确内镜下咽旁,岩尖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和操作分区的研究结论.本研究主要是系统的研究使用鼻内镜分别经鼻,经翼突和经上颌入路下进行咽旁,岩尖和颈静脉孔区手术的范围,重要的解剖标志,以及咽鼓管在这些手术入路中的意义.明确如何根据病变的范围,选择
会议
目的 利用鼻阻力检查评价鼻腔手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OSAHS并伴有鼻部相关疾病的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PSG)以及鼻内窥镜检查确诊,鼻阻力检查评判鼻腔通气状况,只行鼻腔手术,包括鼻中隔矫正术、鼻甲成形术、鼻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等.术后随访1年以上,利用鼻阻力检查、PSG评估疗效.
会议
目的 探讨下鼻甲骨切除术后免填塞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鼻甲骨增生肥大患者,切除下鼻甲骨,随机分组后,免填塞组适当处理局部出血,贴附可吸收止血纱布;对照组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结果 两组患者在头痛、口干、溢泪、喷嚏、睡眠障碍、吞咽不适等方面,免填塞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术后2周,两组在鼻腔通气上无明显差异.
会议
目的 探讨中重度OSAHS患者手术前后鼻通气功能变化对比研究的价值.方法 选择10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72例中重度OSAHS患者作为OSAHS组,按阻塞平面和术式将其分为:26例鼻腔合并腭咽平面阻塞组(G1)先行鼻腔扩容术,46例单纯腭咽平面阻塞组(G2)行等离子辅助腭咽成型术+双侧扁桃体切除术+舌体打孔消融术(CAUP+CCT).利用鼻声反射仪测量鼻腔最小截面积(MCA)、最小截面积距前鼻
会议
目的 探讨多平面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157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等离子射频舌根减融术多平面手术治疗,经充分术前准备与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提出风险的防范预案,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会议
目的 总结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16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684例,女483例.按海口会议标准,Ⅰ型1期81例,2期216例,3期67例,Ⅱ型1期54例,2期301例3期205例,Ⅲ型243例.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和(或)轴位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应用Storz鼻内镜系统,2003年后病例采用美敦力电动吸切器.手术方法:应用Messerklinger技
会议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手术疗效及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选择年龄≥65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共71例(137侧)老年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伴骨瘤1例,NPC放疗后5例,伴高血压12例(2期10例,3期2例),颈椎病2例,糖尿病3例.心绞痛3例,痛风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
会议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鼻黏膜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既往有肝移植手术病史的患者病历资料,共5例,均为男性,年龄36~55岁,平均42.6岁.诊断慢性鼻鼻窦炎,2例伴息肉,1例伴过敏性鼻炎.均接受FESS治疗,术后常规抗炎对症,行鼻冲洗、鼻喷激素及粘液促排剂治疗,术后第
会议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疾患时减少上颌窦口狭窄方法.方法 对65例120侧慢性鼻窦炎、鼻窦囊肿患者,切除钩突和尾端,向后下扩大上颌窦开口,术中及术后换药时用普米克行术腔喷药,选择以前用常规法手术的120侧作为对照.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窦口的开放良好率达到112侧,占93.3%,以前用常规法上颌窦开口良好率为77%,有显著差异.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