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旅行时非线性插值虚拟源法

来源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wuju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旅行时线性插值法(简称LTI)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射线追踪法——非线性插值虚拟源法(简称VTI),并推导出详细的计算公式。模型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旅行时非线性插值虚拟源法的正确性,同时还表明本算法计算旅行时的精度,比Asakawa等人提出的旅行时线性插值算法的精度更高和更稳定。
其他文献
目前水电建设工程多数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河段内多发育深厚覆盖层,其结构复杂,受区域地质构造及区域地震影响,伴随外动力地质作用,闸(坝)址区覆盖层内堰塞细粒土层存在液化可能,合理评价细粒砂土层在地震工况下液化可能以及液化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硬梁包水电站闸(坝)址区深厚覆盖层结构特点,通过大量现场试验,对高地震烈度下砂土液化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价。
现代水电工程边坡规模巨大,在工程边坡之上还有数百至千米以上的自然边坡,任一小型的局部失稳块体就有可能对坡下水工构筑物产生潜在威胁。汶川地震惨痛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仅重视工程边坡本身是不够的。为突出工程边坡周边边坡的重要性,提高主动防御性,本文在厘定边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电工程的环境边坡概念,定义为位于工程边坡开挖开口线之外的,在自然营力作用或人为作用下,一旦失稳可能会对工程或人员构成威胁的、具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种高频率域电磁法,由于勘探深度大、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金属矿、水电工程等各个勘查领域。文章通过工程勘测实例分别论述了这种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水电工程中断层破碎带探测、滑坡体的探测、库区地下水位及富水区探测的应用效果。通过实例勘查结果分析了说明水电工程勘测中,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在施工扰动和蓄水作用下将会产生卸荷松弛,从而诱发深部岩体微破裂现象,岩体微破裂的萌生、发育、扩展和贯通及其相互作用会形成左岸边坡局部或整体潜在失稳风险区域。本文引入微震监测这种三维空间“体”监测手段,实现对左岸岩体边坡24小时连续监测和分析,识别和圈定了边坡深部岩体潜在风险区域。同时,在微震监测基础上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建立两者的耦合关系,形成以微震监测为主、应力场分析为辅的岩
本文介绍了探地雷达技术在某高速公路软基片石垫层探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合理的测线布置、探测参数选取、数据处理以及成果分析、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最后通过钻孔情况验证,证明探地雷达方法在软基片石垫层探测中是一种有效、稳定的方法,在路基换填质量控制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介绍了包括自然电场法、伪随机流场拟合法在内的多种物探方法在云南某水电站大坝渗漏检测的应用情况。通过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探方法应用到水库大坝渗漏进行综合探测,充分发挥各种物探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验证,从而提高了物探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另外通过对现场地质、水位观测资料的大量收集和分析,为最终物探成果的综合解释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本次综合物探方法解决了云南某水电站大坝的渗漏探测问题,取得了较
本文介绍声波层析成像(声波CT)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声波CT在某水电站引水隧洞特大涌水地质区域的涌水通道探测的应用效果作了板为深入的探讨。实践表明,声波CT能够有效弥补单孔声波检测工作的局限性,成果图像形象地描述了地下水的涌水通道位置及规模,可圆满地探测该类地质问题,为后续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是一种高精度探测手段,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本文叙述了长江物探公司近几年进行技术创新和取得的成果,简述了公司所从事的院级部级和国家级的科技创新项目,重点讲述了依托技术创新成果服务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乌东德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苏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等国内外大型工程,其优质的工程物探检测成果得到建设各方的好评。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系统在岩溶勘探中的应用,分析了数据处理软件IM-AGEM的局限,及其实际岩溶勘探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针对某抽水蓄能电站在机组抽水和发电运行时段,地下厂房部位山体顶部存在的低音量低频噪声干扰问题,文章对探测成果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关于低频振动噪声声源探测技术的一种思路和探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