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同化和LAPS-WRF模式系统的云天太阳辐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

来源 :第一届全国能源与气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仅次于水电和风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受云量时空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准确模拟云天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对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围绕如何减小中尺度气象模式的云初始场误差,进而改进云天的太阳辐射模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基于卫星遥感、地基GPS水汽等多源观测资料同化的LAPS(the Local Analysis Prediction System)多时间层三维云分析同化方法,改进三维云结构,并将LAPS模式输出结果作为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初始场,模拟了2008年1月、6~8月北京地区以及2013年6-8月全国范围的总云量和总辐射的时空分布,重点分析了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的模拟改进效果及其原因.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基于FY卫星遥感云图数据同化的云和辐射改进研究结果:同化前后的总云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大部分时次总云量的模拟值低于观测值;大部分多云及降水时段同化后总云量模拟值较接近于实测值.1月晴天、多云天以及夏季晴天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同化前后两者的相关性差异不明显;晴天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均低于实测值,1月多云条件下多数时段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减小不明显,与总云量的改进效果不显著有关.夏季多云、有降水及6月典型降水三种天气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稍差,同化后两者的相关性较同化前有所改进,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改进效果较明显;同化前总辐射模拟误差较大,而同化后误差显著减小,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同化后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较同化前分别减小了102.6 W m-2和355.9%,最大相对误差减小更显著;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的比例高达75%,即大部分时刻同化后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模拟效果的显著改进与总云量的改进密切相关,即同化后总云量模拟值增加,云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增强,导致模拟总辐射减小,即更接近于实测总辐射值.(2)基于FY卫星遥感云图和GPS水汽资料同化的云和辐射改进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多数时段卫星和GPS水汽资料同化可改进水汽含量、云、湿度和总辐射的模拟,经过资料同化后上述气象要素均有所改变,其中华北、西北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总水汽含量、总云量、相对湿度均有所增加,总辐射相应地减少,总云量增加2成或以上,总辐射减小40 W·m-2以上.除华中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同化后总辐射模拟偏差较同化前有所减小,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地区改进较明显,总辐射模拟误差减小50~100 W·m-2之间.由2013年7月1-31日同化前后华北地区区域平均模拟总辐射与实测值、总辐射模拟偏差以及同化前后总云量差值时间变化图来看,多数时段同化后总云量和总辐射偏差均有所减小,67%的时刻总云量约增加1成,总辐射误差平均减小了50.5 W·m-2.今后将采用更多站点的GPS水汽观测资料进行同化试验,以改进云和辐射的模拟.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多云和降水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的模拟效果改进、太阳能资源客观评估以及光伏电站的发电量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V2.2)与北京大学大气边界层模式(PKUABLM)相耦合的模式,模拟了鄱阳湖地区200km×200km范围内,2009年11月05日00时至2009年11月06日12时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水平分辨率为1km的鄱阳湖地区大气边界层风、温、湿度场和廓线分布的大气边界层物理特征.具体给出了10m、120m高度的水平风场图、湖区风速、温度垂直剖面图;100m
总结并分析了近30多年来我国基于气象站历史资料、再分析资料、数值模拟和卫星遥感技术等海洋风能资源评估的4种方法与特点。比较了从普查到详查的5次资源评估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了陆地风能评估方法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海洋风能评估,以及对未来几十年的风能资源预测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快海洋风能资源评估体系建设、做好海洋风能资源长期变化趋势预测、加强海上风电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建议。
通过对风电场测风塔近5年风速和周边气象站近40年风速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过去40多年(1972-2013)黑龙江富裕、山东荣成和内蒙古巴盟三个典型地区年平均风速均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变化。(2)平均风速的减小,有可能减小风电场可利用小时数,降低总有效功率和发电量。(3)黑龙江富裕平均风速存在较突出的准14年周期特征、山东荣成存在准16和准30年周期特征、内蒙古巴盟的准3-4年周期
利用边界层理论和梯度输送原理,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在大气中性层结条件下建立了风电场的动量吸收模型和风电场下游的动量补偿模型,计算出风电场尾流距离。参照实际风电场布局规模和风机几何参数设计数值试验,并对尾流距离与这些参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表明,风电场尾流距离随风机直径、风塔高度、风机行数和风机动能利用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地表粗糙度和风机列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并且这一距离不受风速和风机列数的
会议
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风电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风机尾流相互叠加,使得风机尾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大幅增加,甚至影响到周边风电场和上层大气,因而大型风电场尾流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多台风机尾流叠加方法,需要考虑气流流经风机的顺序,计算复杂、灵活性差,且存在重复计算、漏算的现象。为此,本研究提出了风速衰减因子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风速衰减因子法的风电场尾流模拟方法。为检验该方法的
会议
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强劲增长,风电项目分布的地域越来越广,项目的 复杂程度也相应增加,风电参与各方对于风资源评估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风资源评估精度和适应针对性的需求,风电从业各方开发了多种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WRF的风资源数据平台(例如FreeMeso中尺度风资源数据平台),成功应用于风电项目评估,显著提高了风资源评估的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但是中尺度风资源数据平台运用
中国山地风电场越来越多,对风机安全相关风况变量的准确评估变得异常重要;新能源电价补贴的下调,风电场开发从粗放型进入精确管控的阶段;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精细管理要求给出风机尺度的精确风况;中国风电场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相应的风流特征和背后物理机制异常复杂;早期简化的线性风流模拟技术没有采用完整的物理机理方程,无法满足这些复杂的应用需求.随着超级计算机和云技术的发展,流体数值仿真技术服务于风能工程
目前全球较通用的激光雷达测风验证方法是将激光雷达提交给全球权威测试机构在IEC 61400-12-1标准规定的不需要场地标定的地形中和IEC标准测风塔进行对比验证以确认激光雷达测风是否准确可靠。对于IEC 61400-12-1标准规定的不需要场地标定的地形的激光雷达测风验证,为了从测试数据方向上定量评估激光雷达是否可以替代IEC标准测风塔测风即保证测风数据可靠,参考IEC 61400-12-1标准
作为新能源之一的太阳能,其与传统能源相比较具有四大优势:储量巨大、应用便利、供应持久、清洁无害.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之一,在全球,大型光伏电站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在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虽然光伏发电不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气体,但光伏阵列把部分太阳能转化为了电能,改变了局地地表能量分配,这样大型光伏电站可能会对局地及周边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本
会议
利用四川144个气象站1971-2014年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和四川6个辐射站的逐月太阳总辐射资料,以气候学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四川144个气象站的逐月太阳总辐射值.考察了不同年代际四川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的变化.结合四川近44年太阳总辐射平均分布,以及对近44年太阳总辐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主模态分布,将四川分为3个区,研究了四川不同区域逐年的太阳总辐射变化.不同年代际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可知:20世纪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