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粒细胞无形体人与人传播院内感染事件引发的公共卫生思考

来源 :2009海峡两岸传染病防治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2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美国医学会著名杂志JAMA 300期19卷发表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等国内外7家专业机构共同发表的研究论文—题目为“中国人粒细胞无形体院内传播感染”。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告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事件,也是中国第一次报道的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确诊病例。同期,美国纽约洲医学院著名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专家Peter J.Krause and Gary P.wormser教授对该文做了充分的肯定并发表了重要述评。做为该项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及作者,就中国人粒细胞无形体院内感染事件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广大临床工作者与疾病监测工作者做借鉴式的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该省城市、农村妇女对妇女病普查相关防治知识行为现况。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漳州、宁德两市部分城市、农村65岁以下已婚妇女823例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一人一份,以面访
会议
目的:为深入了解该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今后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农民工预防艾滋
1她是一个富有激情与表现力的老者。她站在课堂上给我们授课时,大约七十来岁了。外面飘雪,似乎一到这个季节,她就在感冒中,手里少不了一块手帕。银丝掺着点点黑发,蓬蓬的,齐
[目的]了解桂林市女性商业性服务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情况及艾滋病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对360名女性商业性服务工作者进行问卷和血清学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
会议
聚维酮碘(PVP-I)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碘形成的络合物,本文PVP-I原液含量为10.05g/L, pH值4.70,为了解其杀菌性能,进行了含量测定、稳定性试验、细菌杀灭试验及温度、有机物
目的:建立肺结核发病判别模型,为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早期的诊断和发现提供相对精确的科学依据。方法: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关键影响因素,采用逐步Bayes判别法对肺结核
会议
[目的]了解南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的监测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到的173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用ELISA进行麻疹和风疹IgM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
会议
血液透析是血源性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本文就血液透析中常见的病毒感染及其传播途径与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乙肝病人以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抗原)的检测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HBV)感染及其传染性的依据。方法:491份样品采用ELISA法做HBV-M、HBV-Pres1抗原及PCR法做H
由于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因子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格局永远都不会改变。艾滋病与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与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的现实健康问题,是人类健康生命极其严重的疾病负担,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