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响中药疗效的几种因素

来源 :第三届(2017年)中国安全药理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yan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治病主要靠中药,医术再高明,如果没有优质中药,就不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甚至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危害,因此中药质量的孬好,工作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影响中药疗效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只有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临床医师加强全面掌握和综合考虑的能力,才能使中药疗效得到充分发挥.
其他文献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试验是安全药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药物安评机构中,多采用自发活动,转棒,爪抓力及体温测试等实验项来评价药物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其中,自发活动及转棒所反应的机体活动协调能力,由于动物行为的不确定性,数据变异较大,导致实验体系精度不高,不能准确地反应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实验精度的可行办法在于对动物进行实验前驯化筛选,淘汰行为异常动物,使进入实验的动物行为方面趋于一致.但
临床前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应把选择最佳动物模型和实验范式作为指导原则,即所选用的动物模型和范式能够最大程度的转化到人的应用上.尽管啮齿类动物是比较廉价和常用的动物模型,但是在转化医学上,成本较高的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mates,NHP)更具优势,尤其在安全性药理试验中对神经系统评价方面,NHP可能成为最合适的研究对象.总之,NHP的自身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在药物进入临床之前作为神经系统
叶酸(FA)缺陷引起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管缺陷,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神经元细胞的作用,而对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的作用鲜有报道.且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经典抑制剂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引起白质病变作用的神经细胞和机制尚未阐明.FA对OLs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证实,FA通过激活DHFR,进而激活
近年来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解决了一些中药毒性问题、也澄清了一些对中药的误解,但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药相关不良反应或事件的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理念认为无毒的中药依然发生了不良反应事件,例如日本柴胡事件、新加坡黄连素事件、国内何首乌事件等,对中药在临床应用及全球内范围内的推广都造成了相当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基础,是我国不可或缺的瑰宝,近年来,中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再次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而来的有关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也倍受关注.既然中药的属性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药品,不管是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或是其他剂型,其安全性、有效性都是不可忽视的,而在其药方、剂型、剂量和疗程固定的前提下,安全性就凸显其重要性.针对这一现象,中药安全性评价逐渐规范发展,并在临床中展开广泛的药物试验,以期解决中药
安全药理学研究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药理学研究,阐述对重要系统的影响,或对毒理学试验或临床试验中出现不良影响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为临床试验和安全用药提供信息,也可为其他毒理学试验提供信息.这些年来安全药理学研究方法和认识均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心血管安全性风险评估方面.药理学研究方法和认识均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心血管安全性风险评估方面。中药新药安全药理学研究关注要点包括以下几个
精神神经系统药物由于其作用靶点和治疗适应症的特殊性,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实验设计、具体实施和结果评价均具特殊关注点.近些年,本中心系统评价了十余种作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的药物,涉及的靶点包括胆碱酯酶、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等.本文总结了该类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实践中的关注要点.总之,精神神经系统小分子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应根据药物作用机制、代谢特征等前期研究结果,充分调研已上市或处于临床阶段相关药物
hERG(human ether-a-go-go related gene)编码的快速激活型延迟整流钾电流(IKr)钾离子通道在心脏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当hERG发生突变或hERG编码的钾离子通道被药物阻滞,导致IKr减少时,会产生严重的心脏毒副作用,可引起遗传性或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有可能演变成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
目的:了解抗高血压药在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1日调查法,对2016年7月22日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的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21例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的住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278例(86.60%),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275例(占85.67%).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硝苯地平控释片11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单一用药或二联用药对治疗合并精神疾病的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04例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和二药联用组各52例,单一用药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二联用药组在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β-RB或ARB或其他抗高血压类药进行治疗,在治疗后的12周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