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浮法玻璃发霉的方法

来源 :1986年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13_y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浮法玻璃用各种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溶液处理后,在80℃、75%相对湿度的大气中发霉5天,与在相同条件下未经处理的浮法玻璃相比,发霉程度普遍减轻,析碱量由未处理的0.8431微克/厘米2,减少到0.20微克/厘米2,共中以0.5~2%BaCl2·2H2O溶液处理效果最好.对处理液的PH值,浓度与处理后发霉程度的关系也进行了试验,得到最合适的PH值与浓度.本文还用扫描电鏡测定经1%BaCl2·2H2O处理后发霉的形貌,用波谱测定了发霉后的成分,再测定发霉前后的红外反射谱;探讨了BaCl·2H2O溶液处理后,防止浮法玻璃发霉的机理.
其他文献
界面的润湿和结合是玻璃—金属封接工艺的重要问题,良好的润湿是牢固封接的必要条件.因此,研究封接界面处玻璃对金属的润湿性能及其规律,探明改善润湿的途径,对提高封接件气
仿形样件有元柱式和板式两种,一般是以下被加工件道径差值小者,采用元柱式样件,差值较大者,采用板式样件。加工元形模具使用的仿形触头一般有两种,这两种仿形触头都是线接触触头,而
为了探索和解决耐火材料结石,从72年开始对玻璃熔窑冷修后出现结石问题进行观察。研究,十年来,总结五次冷修后出现结石的规律,井从冷修现场和平时生产中所采集的耐火材料熔滴及玻
用硫碳着色制造茶色玻璃的历史已很久了,对共着色机理,不少学者做了许多研究,影响茶色玻璃颜色的因素很多,也此较复杂.本文就基础玻璃组成中碱含量和不同碱的配比、铁含量以
会议
玻璃原料对玻璃的熔融过程与玻璃制品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是所熟知的.但是,原料粒度对玻璃熔制过程的影响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生产优质的玻璃制品,应该对制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中国生产的平板玻璃,小平拉玻璃、有槽垂直引上玻璃,无槽垂直引上玻璃、磨光玻璃、浮法玻璃、彩色电浮法玻璃、及日本国生产的浮法玻璃进行强化风化实验.观
会议
本工作是通过测定中国生产的各种平板玻璃——浮法、有槽、磨光玻璃的耐水、耐碱性,测定浮法玻璃上表面与下表面耐碱性,以及通过在调温调湿箱内的强化变程度的比较,来认识浮
会议
本工作目的旨在消除8微晶玻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表面龟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卒.业已发现,退火不完全的玻璃经晶化处理后,会产生表面龟裂.差热、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鏡的研
吸热玻璃中着色剂量,通常是用容量法和溶液此色法测定,在工作中发现可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吸热玻璃的吸光度,然后通过解线性方程,即可求得其中着色剂含量,这种方法不需要分
本工作以中国浮法玻璃所用的工业原料为原料,以日本、美国、英国、西班牙、中国等世界上几个国家所用的典型浮法玻璃设计成分为玻璃的成分,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不同熔制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