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颈椎反向椎弓根螺钉技术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 :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wq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中下颈椎反向椎弓根螺钉与椎体螺钉在疲劳前后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骨密度与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人体颈椎标本(C3-C7),共60个椎骨,所有椎骨按照骨密度分为A:正常骨密度椎体钉组,B:骨质疏松椎体钉组,C:正常骨密度椎弓根钉组,D:骨质疏松椎弓根组。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4节段或以上)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操作的关键技术.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10例(42椎),男3例(13椎),女7例(29椎),年龄68-85岁,平均(76.80±4.57)岁,胸椎17节(T10-T12),腰椎24节(L1-L5),均通过临床表现、X线片、计
目的 评价皮质骨轨迹(CBT)螺钉作为辅助内固定技术行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2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我院采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作为辅助内固定技术行TLIF手术治疗患者,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5岁,其中腰椎盘突出症患者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17例,腰3-4节段:6例;腰4-5节段:14例,腰3-5双节段:3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
会议
目的 评价下颌角、舌骨、甲状软骨这3个常用颈部体表标志对颈椎节段静态定位的可靠性,以及不同颈椎体位对这3个体表标志定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在60位患者颈椎屈曲位、正位、侧位X片上,测量下颌角、舌骨、甲状软骨这3个常用颈部体表标志在颈椎的投影位置,分析颈椎处于不同体位时,3个颈部体表标志在颈椎节段定位投影定位的静态准确性差异。并进一步分析颈椎屈伸活动中,3个颈部体表标志在颈椎节段定位投影位置的相对移
会议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Zina)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采用Zina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4例胸腰椎骨折(经皮组)与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6例胸腰椎骨折(经肌间隙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经肌间隙组相比,经皮组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第1天切口疼痛减轻,但手术时间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
目的 克建立和验证腰椎功能节段单元腰椎双节段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对比经椎弓根经椎间盘斜向腰椎螺钉内固定和完整模型(Intact model)及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利用Digimation公司的L4-L5三维模型导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参考已发表文献报道的脊柱结构材料属性,建立L4-L5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6个角度方向的活动度,
会议
目的 评估皮质骨螺钉在中上胸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18个患者行中上胸椎CT扫描,测量相关的解剖学数据(a:椎弓根宽度;b:椎弓根高度;c:椎弓根横向角度(椎体中线和椎弓根横断位轴线的交角);d:椎弓根矢状位角度(上终板和椎弓根矢状位轴线的交角);e:CBT螺钉最宽直径(椎弓根松质骨的最大宽度);f:CBT螺钉最长长度,f1:CBT螺钉位于椎体内长度,f2:CBT螺钉位于椎弓根内长度;g: CBT
会议
目的 研究使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椎体后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6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78例,筛选出椎体后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共3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2-80岁,平均61.7岁.收集并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通过配对t检验统计比较所有
目的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短期内(2周)再发腰腿痛的患者,由于存在水肿等原因,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并不能真实反应病情变化,如何明确诊断及治疗短期内复发的患者,尚未有相关文献报道。目的:回顾总结我科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短期内再发腰腿痛患者病例,对如何预防及处理PTED术后短期
目的 基于术前核磁共振T1和T2加权图像,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脊髓MRI信号改变是否能够用于预测临床预后疗效.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3月.纳入标准为,术前行核磁共振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人的临床研究.提取患者一般资料、MRI影像、临床预后指标等信息,采用MINORS评分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根据患者
目的 探讨自噬在雌二醇干预严重脊髓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72只SD雌性大鼠,体重为20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其中两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动脉夹(15克闭合力)建立大鼠严重脊髓损伤夹闭模型.干预组在脊髓损伤前一周即开始隔天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持续到安乐死之前.为比较高剂量雌二醇的疗效,脊髓损伤后7天、14天、21天、28天采用BBB(Basso,Beattie,Bresn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