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回填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q2269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功能化载体与生物环境接触时,由于蛋白质电晕,使其丧失了特异功能.因此,如何保持载体表面功能性蛋白质活性同时减小其他蛋白质的吸附,是当前制备功能化载体的核心问题.其中,保持所固定的功能性蛋白质可移动性和可获得性是两个关键性问题.研究表明,利用长链聚乙二醇(PEG)将蛋白质固定载体表面,长链PEG 的柔顺性可以有效提高固定蛋白质的可移动性;选用短链PEG 回填,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下能够减弱蛋白质电晕现象,提高固定功能性蛋白质的可获得性.PEG 回填研究发现,长、短混合链的比例是影响蛋白识别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尚无有效表征手段来获得载体表面长、短链准确的摩尔比.本工作借助双偏振极化干涉仪(DPI),准确得到芯片表面PEG24 和PEG4 的比例.结果表明,回填PEG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体特异性识别能力.此外,通过改变混合链的摩尔比,将抗体活性从40%提高至70%,实现了对抗体活性最优调控.
其他文献
紫杉醇在水中超低的溶解度以及其严重的毒副作用成为制约其在临床发展的瓶颈。用生物相容的,可降解的双亲聚合物包裹紫杉醇可以改善了上述问题,但通常担载量低,药物易突释,稳定性差,以及由高含量的载体带来的免疫原性等问题。
本研究制备了一种缓释型壳聚糖基载银海绵用于抗菌治疗。将儿茶酚接枝到壳聚糖上制得改性壳聚糖(CCS)。利用其还原性制得CCS 包裹的纳米银(CCS-AgNPs)。借助儿茶酚与壳聚糖海绵上的氨基的相互作用,将粒子负载到海绵上(CCS-AgNPs/CS)。
基于二维材料的突出的多功能性质及载体性质,二硫化钼(MoS2)纳米片被应用于肿瘤的协同治疗体系.在该体系中,通过硫辛酸中的S-S 键,二硫化钼分别表面修饰了聚乙二醇以及电荷翻转肽,之后进一步负载了正电性的光敏剂TBO.
我们通过自组装法成功制备了PLL-Cy5.5/Fe3O4 复合纳米微球,组装机理为PLL 聚赖氨酸链段上的氨基与磁性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聚丙烯酸羧基通过静电吸引组装成团聚体,再经由戊二醛的交联形成稳定的复合纳米微球.微球的尺寸可以通过调节组装过程中PLL 的浓度和分子量来调控,可调控于100-300nm 范围之间.
本文以N-丙烯酰基甘氨酰胺和1-乙烯基-1,2,4-三唑为原料,不加任何交联剂情况下,设计及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机械强度及抗炎症性能的超分子共聚水凝胶,所制备的凝胶其最高拉伸强度可达1.2 MPa,伸长率为1300%,压缩强度为11 MPa,在各种酸碱溶剂中能够保持非常良好的稳定性.N-丙烯酰基甘氨酰胺侧链的双酰胺键能够形成多重氢键而作为物理交联点形成超分子水凝胶,这种双氢键作用能够在较高温度下实现破
药物零级释放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利用率,使药物浓度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治疗窗范围内。这样提高了药物利用率,延长药物有效作用的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零级释放模式是真正意义上实现长时、有效的持续释放。层层自组装技术是最广泛的制备多层薄膜的技术,特别是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应用广泛。
席夫碱配体是一类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配体,尤其在环酯开环聚合领域其可谓最为经典的配体结构之一。而其中水杨醛基的席夫碱配体研究已非常深入,近些年烯醇基席夫碱配体的对于环酯开环聚合的研究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但该类结构的独特之处还有待深入探究。
以改性精氨酸(M-Arg),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并预载入抗菌药物洗必泰,以及接枝盐酸胍聚合物抗菌剂,制备出温敏性长效释药P(M-Arg/NIPAAm)系列水凝胶敷料。通过核磁共振(1H NMR)、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M-Arg 的结构和水凝胶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溶胀率测试、药物累计释
聚乙二醇(PEG)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目前主要局限于对表面接枝形成brush 构象的研究,而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材料表面接枝PEG形成的loop 构象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研究还没有报道.本文首先在SEBS表面接枝多巴胺,进而将PEG 的brush 和loop 构象引入SEBS 表面.选用Fib、BSA、IgG、lyz 四种蛋白和血小板,对改性前后材料进行抗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接
我们合成制备了一系列基于柱[5]芳烃主客体作用的AA/BB 型的超分子聚合物(SP1-3)并且进一步研究了这些超分子聚合物的光电性能.我们首先设计合成了基于柱[5]芳烃并含有蓝色荧光发光单元的二聚体主体结构H1 以及采用烷基咪唑端基修饰的分别含有蓝色和绿色荧光发光单元的中性客体单元——G1 和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