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传统民居多元化保护与利用研究

来源 :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暨永嘉楠溪江古村落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h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州传统民居数量多,分布广泛、各种价值取向不同,因此在保护与发展中呈现若干矛盾,集中表现为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物质空间,文化价值观与经济价值观的矛盾等,因此在保护方法上适合采用多元化保护。多元化保护方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能反映历史时期代表性建筑风格的民居采用静态、主动、原状保护的方法,使之作为梅州传统民居的历史界标存在,其次对绝大部分乡镇的传统民居采用动态,主动兼被动,原状兼基因保护的办法,用局部的改变来满足现代高水准的生活,由此得到使用而延续下去.再次一些位于城市内的传统民居采用动态,被动、基因保护的办法,通过较大的改变而适应新的使用功能,从而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而得以存在。
其他文献
@@楠溪江古村落群散落在楠溪江中游两岸,目前尚存留有较完整的宋式村貌,明清建筑及其文化习俗,是“传统文化的明珠”与“传统文化保存和发展的舞台”。1999年8月被建设部列为世
会议
@@本文采用符号学的办法,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一方面是村落代码的组成,这是符号构成的句法单位,它是符号与符号之问组合的规定,是村落意义系统组成的最小关系。另一方面则是
@@在当代全球化经济和文化大背景下,具有本土特色和个性的地区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使得民间文化保护和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凸现出来,本土化和地域性也成为当代建筑界关注
会议
@@闽西连城县培田村,坐落在一个三面环山的狭长谷地上;328户人家,1400多口人,是一个客家血缘村落。村落的始迁祖八四郎公祖,元代末年定居培田,近800年来乡土文化的丰厚沉积,使这个位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刘致平等学者就对四川、云南地区的乡土建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但由于乡土建筑年代较晚,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又分布在较为偏
@@近现代工业化的飞速发展造成了全球文化的趋同态势,简洁直白的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地域文化丰富的意义体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古村落所确立的空问感与归属感正在逐渐丧失,个
会议
@@半浦位于江北区慈城西南,距慈城镇约6公里。古村三面环水,处于姚江之滨,南有“灌浦古渡”,北有慈城古镇,据交通要冲,是集居官、商、农三位一体的渡口古村。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郑
会议
@@自1986年我国历史文名镇保护工作的开始,到2000年安徽省黟县宏村、西递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再到目前周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红火发展,使得我国历史文化古村落逐渐成
@@走马塘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地处鄞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走马塘村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北距宁波市区15公里,西南临奉化江,与奉化市隔江相望。这里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
@@2006年岁末,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名单,乐清市的仙溪镇北图村,城北乡黄檀硐村、淡溪镇黄塘村名列其中。自2006年4月组织申报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