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慢性难治性贫血的诊断思路

来源 :2015年全国小儿血液与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婴幼儿贫血是儿科医生最常遇见的病症之一,如何找到贫血的真正病因并正确处理至关重要.需要初诊医生具有全面的临床知识、清晰的临床思路和周密的综合分析能力.方法 通过3个临床病例来探讨婴幼儿难治性贫血的诊断思路.结果 病例1,男,1 岁3月,因"发现面色苍黄10月"就诊.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CDN)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通过对1例小儿BPDCN 病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临床、病理和免疫表达等特点。结果 BPDCN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结节、瘀斑、骨髓受累,肝脾淋巴结增大等;肿瘤细胞主要表达CD123、CD4、CD56;大多数预后不良。
目的 分析几类少见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相关治疗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十年间收治的14例少见类型NHL 患儿的临床资料,讨论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
背景虽然儿童ALL 是预后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但Ph+ALL 曾经是预后极差亚类.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已经使Ph+ALL 预后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17年见证了Ph+ALL 治疗发展的历史,也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
会议
目的 通过下一代测序技术针对两条染色体融合的断裂点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捕获和测序,探讨不同融合类型与儿童ALL 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ETV6-RUNX1 阳性的儿童急性B 系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比较常见且对传统化疗方案疗效反应较好的儿童白血病之一,因其12 号染色体的ETV6基因和21 号染色体的RUNX1基因发生易位融合t(12;21)(p13;q22),形成ETV6-RUNX
目的 比较不典型再障和ITP的外周血及骨髓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 本院收治的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不典型AA 组),选择同期初诊的急性ITP30例为ITP 组,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象,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的特点。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接受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机体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05例处于初治诱导缓解治疗阶段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方案依据2006年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中心2008年1月至2014年确诊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9例,回顾性分析其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与转归.
会议
目的 探讨NKT细胞数量及其功能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重型再障初治患儿及10名正常对照儿外周血及骨髓CD3+CD1d四聚体+NKT细胞水平。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iNKT细胞后,在OCH+rhIL-2+rhG-CSF培养体系下进行扩增培养。
目的 分析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颅脑转移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中心收治的25例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
会议
目的 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特点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4例儿童再障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再障的疗效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