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离子桥联的吡啶基卟啉/氧化石墨烯组装体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析氢性能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也能有效保护环境。光催化制氢的效率与光催化剂的组成、微观结构等息息相关[1-3]。
其他文献
分子纳米磁体由于其在高密度信息存储、磁致冷、分子自旋学和量子计算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受到极大关注[1]。羧酸类配体由于能与稀土离子形成较强的配位键,具有多变的键合模式以及能够提供合适的配体场有助于Dy3+离子实现强的磁各向异性等原因被研究者们广泛研究[2]。
以活性生物分子为构筑基元,利用分子组装策略,构建具有类生命亚单元结构与功能组装体,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并认知生物活动的基本过程规律,已成为化学、材料与生命科学领域交叉研究前沿热点。
研究金属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性质与反应,开拓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过去的40 多年中,人们虽然报道了大量金属杂环化合物,但主要集中于d-区过渡金属元素,尤其是前过渡金属元素(IVB 和VB 族),而对其它金属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较少[1]。
The noble transition-metal(i.e.,Pd,Ru,Rh,and Ir)catalyst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he stage of inert C-H bond functionalization.
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时,有机配体在催化过程中往往不发生结构变化。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具有"金属-配体"协同作用的金属化合物,有机配体可发生可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往往有利于底物的活化,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化反应中,关键反应金属中间体的分离表征对催化机理阐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铜族金属催化的炔烃转化反应具有条件温和,选择性高,副产物少的特点,日益受到关注。[1]但由于关键乙烯基金属中间体非常活泼,难以对其进行分离表征,相关反应机理研究很少。
The difficulties in directly grown on current collector of electrode materials largely thwarts their maximum performance for energy storage.Herein,a “one for two” strategy of employing NiCo2O4 nanowir
晶面与催化活性之间存在的普遍相关性,使得对纳米催化剂的晶面调控变得十分重要[1]。然而由于MOFs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化学键的多样性,对MOFs 催化剂相关晶面机理的探索很少[2]。
目前,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被视为一种理想的CO2 转化方案[1]。根据文献报道,光催化还原CO2 的产物有甲酸(HCOOH),一氧化碳(CO),甲醛(HCHO),甲醇(CH3OH),甲烷(CH4)等[2]。
氮化钛(TiN),作为一种过渡金属氮化物已被证实是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和金属电池理想的催化剂载体。石墨烯是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Pt 基催化剂载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