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CM3对1996年东亚月尺度气候特征的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ha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1996年东亚月尺度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RegCM3对海平面气压、高低层流场以及气温场的模拟效果较好,能够基本再现季风区域高低层环流的月际及季节演变特征。从气象要素的分布形势来看,模拟结果与观测十分接近。对降水场的模拟则存在一定的误差,与实测相比,华北和东北地区夏季汛期降水量以及雨带空间分布均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模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中心位置与观测较为一致,不足的是整体雨带略为偏北;模式对我国西南以及华南地区降水模拟明显偏弱,没有模拟出降水中心。
其他文献
2005年6月14日夜到15日凌晨受一个生命史达4小时之久超级单体影响,安徽东部出现罕见的冰雹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MM5、地面遥测和高空天气图等资料分析,试图揭示本次过程的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风雹强对流天气系统是在东北低涡下,高空前倾槽与地面辐合线有利的大环流背景下,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影响所致。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1948~2007年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600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山西省1960~2007年65个测站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确立850hPa112.5E经度上候平均的θse=340K和候平均的经向风为南风、并且南风风速≥2.5m/s等值线同时通过35N的日期作为山西省夏季风建立的时间,以θse≥340K的持续候数与平均持续候数相比的标准化
利用NCEP/NCAR数据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分析了中国近海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并对各海区的潜热和感热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黄、东海不论是潜热还是感热,其变化特征基本为冬季为最大值,夏季为最小值;渤海潜热通量值是秋季最大,春季最小,而其感热通量值则一直较大,且变化较小;南海潜热通量的在冬季和夏季都较大,感热通
通过对山东省典型植保站临清站1990—2004年逐年棉铃虫各主要危害代的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历史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的分析,寻找出与棉铃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气象条件,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建立各代棉铃虫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的中短期气象等级预报、预测模式。并对2004和2005年的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检验,效果良好,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月延伸动力模式地面气压场格点输出资料,寻找内蒙古夏季降水天气的地面环流型,确定了内蒙古3个区域内夏季降水地面气压场主导环流型,并利用降水主导环流型作夏季6-8月降水量预测。实践表明,在作内蒙古夏季降水量的短期气候预测中使用,效果非常好。
本文在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基础上,用风矢量合成技术建立了C波段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方法,分别提出了一主二副、一主一副双基地雷达系统的三维风场算法和一主一副双基地雷达系统的二维风场算法,通过二维风场算法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本文建立的风场反演方法是合理的.文中对三维风场反演精度和二维风场反演精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若一主二副双基地雷达布局为等边三角形,且假设各部雷达的测速精度相同,那么系
简要介绍CINRAD/SC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监控系统,同时指出在某部分电路设计的不足,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办法。
本文使用ARPS模式,对一次北京地区强地形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式较好地模拟出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对门头沟大暴雨的成因及地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边界层(1km以下)东南风急流向山脉辐合,造成暖湿气流在太行山东坡强烈爬升,是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太行山西部的偏西气流受太行山上游山脉的抬升作用产生倾斜上升,与太行山前辐合上升的东南风气流汇合,造成对流强烈发展,是门头沟大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地
利用1961—2006年江苏省59个台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将江苏省夏季降水进行EOF分析。通过研究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的演变特征,对江苏省夏季典型旱涝年进行分类,并分析了与江苏夏季降水有关的500hPa大气环流异常的基本特征及与前期及同期副高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1)江苏夏季降水异常主要表现出两种最为典型的空间分布,分别是全省一致型和南北差异型;(2)两种类型降水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二者的
本文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GISST海温资料,采用SVD、相关、合成等方法,对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场进行了SVD分析,结果表明:印度洋海温异常可能存在对全球500hPa高度场变化的4-6个月左右的滞后响应。SVD分析结果显示:SVD1左场是印度洋地区海温一致的单极型模态,而右场出现了类似PNA遥相关型波列,说明ENSO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强迫影响在IOD发生之前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