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质硫纳米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较高比容量,循环性能良好的锂电池纳米级碳硫正极用复合材料,它提高了硫的电化学活性,改善了单质硫电极的导电性.抑制了单质硫尤其是放电产物多硫化合物Li2Sx,溶解到电解质中.该碳硫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羟胺(Hydroxylamine,HMA)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还原剂,同时也是许多生物过程的中间体.由于羟胺的电化学反应性,对于研究无机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是研究多电子/多质子转移反应的理想研究对象.羟胺的氧化还原机理非常复杂,以各种铂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的研究工作已经报道了一些,而以碳纳米管修饰电极(CNT/GC)对羟胺的电化学研究迄今尚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
免疫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生化分析方法.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一种结合电化学分析技术与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传感装置,它具有装置简单、易微量化、数字化、测量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影响免疫传感器工作特性的主要因素是生物组份的固定化和敏感面的再生.对免疫传感器,可以用高离子强度、强酸性溶液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用这种方法再生敏感面作用有限.另一种再生方法是表面更新--抛光碳糊电极表面.本文报道将蛋白A与石墨、固体
静电作用作为分子信息传递的主要动力,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底物对客体的结合、识别和解离.因此,系统、定量地研究分子内的静电作用,是研究分子信号传递过程特别是生物体系内大分子识别过程所必需的重要依据,对设计电化学传感器和新一代分子器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静电作用机理较为复杂,难以建立合适的理论模型,缺乏定量研究分子内静电作用的有效手.目前对于分子内静电作用的研究,仅限于极少的定性或半定量
为了适应燃料电池的发展,实现堆料电池高温工作,解决质子交换膜易降解的难题提高其质子导电率,本文利用廉价原料设计合成了新型结构无氟全芳磺酸型质子交膜材料,并对其性能表征进行了阐述.
本文以碳炔硫化制备硫化碳炔研究为基础,提出以聚卤代烯烃为主链骨架原料,利用聚卤代烯烃受热分解失去卤化氮得到不饱和键的特性,在聚卤代烯烃加热分解的同时与单质硫直接反应一步制备含硫正极材料.
本文采用静电喷雾沉积(ESD)与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尖晶石结构LiNixMn2-xO4薄膜,并研究了不同的Ni的掺入量x值对其电化学性质的影响.LiNi0.5Mn1..5O4是目前在LiNixMn2-xO4系列中研究最多的一个,采用ESD法沉积了LiNi0.5Mn1.5O4薄膜,在600℃空气中退火后得到的该薄膜,由XRD测定表明其晶体结构与尖晶石LiMn2O4相似,同属立方结构,Fd3m
本文主要是在电解法的基础上,通过相转移的方法,将碳酸锂与氢氧化钴在液相中混合,并通过超声波处理,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这是对电解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
Li(Ni1/3Co1/3Mn1/3)O2[8][9]属于类似于LiCoO2的层状结构,其中Mn呈四价,Ni呈二价,Co呈三价,在充放电过程中无Jahn-Teller畸变效应,保持了层状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且循环性和安全性能良好.但要想应用于大功率锂离子电池上,则需要通过掺杂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Li(Ni1/3Co1/3Mn1/3)O2的组成、结构及其电化学性
本文设计和制备了一种硫/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由于单质硫是一种良好的脱氢试剂,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有机聚合物与单质硫的混合物,单质硫使有机聚合物的主链脱氢,生成具有共轭电子的导电聚合物,同时反应留下的单质硫在熔融状态下与导电聚合物在分子水平上接触,冷却后即形成硫/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不断拓展,正极材料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提高的瓶颈因素.本文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以乙酸为溶剂,柠檬酸作络合剂制备LiC1o/3Ni1/3Mn1/3O2,并且比较了制备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